碧水蓝天 锦绣天府

2019-09-14 09:03: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晓东 周洪双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前不久,家住成都龙泉驿区的刘斌在朋友圈晒出一张照片,近处是高楼林立的城市,远处则是若隐若现的雪山。

  从成都东郊的龙泉山上,透过城区可以望见成都以西的雪山,如今这样的天气,已不少见。在近日由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李岳东说:“相信各位记者朋友也有同感,近年来成都雾霾少了、蓝天多了,戴口罩出门的人少了、出去晒太阳的人多了,老百姓‘看得见雪山’的愿望基本实现。”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碧水蓝天重回群众身边

  2018年9月26日,在第六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四川成都与法国里昂、广东深圳一起,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消息传回,很多人认为成都获得此奖是实至名归。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全省环境保护“一号工程”,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2018年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43微克每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1.5%;全省优良天数率84.8%,比2015年提高4.3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三五”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作为省内最具标杆意义的城市,成都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20.9%,优良天数比2015年增加了40天。

  李岳东说,今年四川省在“治气”上再出新举措——把川南地区的大气质量改善与成都平原地区一并纳入全省环保“一号工程”,效果已逐步显现,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19年上半年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改善幅度排名中,自贡市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7名。

  与大气治理一样,四川坚决把水污染防治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8年全省10个出川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考核标准。曾经是全省污染最严重的沱江流域水质也创近十年最好水平,水清岸绿的美景正在沱江两岸不断展现。

  “各级河(湖)长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带头推进河湖管理各项工作,还老百姓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强言说,四川针对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涉水领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开展河湖“清四乱”,全面整治非法采沙,实施河湖违法陈年积案“清零”行动,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中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四川野生大熊猫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909只恢复到1387只,增长52.6%。”在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自豪地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四川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也是保护大熊猫、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区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人工圈养大熊猫数量均为全国第一。包建华说,四川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大熊猫分布区建成各类保护地95个,其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46个,超过70%的野生大熊猫和60%的大熊猫栖息地被各类保护地保护起来。

  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四川自然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绩。李岳东说,自1963年四川划建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519处,总面积约11.3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3%,涵盖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名山大川,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1998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李岳东说,四川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同1997年相比,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4.6个百分点、达到38.83%,高出全国平均15.87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9万亿元,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四川本底更加厚实。

城乡生活环境日渐优美

  近一段时间以来,家住都江堰市胥家镇社区的付丽群已养成一个新习惯:每天早上出门,都会提一个垃圾桶,桶里放着两个塑料袋,一个为可回收垃圾,另一个为不可回收垃圾,分别放在小区门口的两个不同垃圾桶内后,她才一路哼着歌去遛弯。

  垃圾“随手扔”变为“随手分”,四川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措施,已经初见成效。四川从2015年起就开始选择有不同地域特点的城市作为试点进行垃圾分类示范,成都、德阳、广元为国家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遂宁、攀枝花、绵阳、泸州等为省级示范城市。

  “垃圾分类可以说是世界性的难题,老百姓的习惯养成非常重要。”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说,四川从公共领域着手,大力推进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成都市党政机关、医院、公办中小学、商业综合体的垃圾分类已分别达到了100%、74.5%、65%、61.8%,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几乎没有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卫设施。改革开放后,全省生活污水处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随意排放到达标排放、从量变到质变的变迁,市容环卫行业从城市环境的“清道夫”,转变为城市面貌的“美容师”。全省4.6万个行政村中有近4万个行政村配备了保洁员,90%行政村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在广大农村,人居环境也逐步改善,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和幸福美丽新村装点着多彩的巴蜀大地。”李岳东说,四川城乡环境越来越优美,老百姓身边的臭水沟逐渐变清了,“鱼翔浅底”已不再是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