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2019-09-25 08:58:11   来源:新华社   作者:高蕾
9月24日,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代表在参观成就展。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摄
 

  24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向公众开放的第一天,一早8时30分许,比正式开放早约半小时,一群特殊的参观者走进北京展览馆。他们是中宣部邀请的200余位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包括时代楷模、双百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文化名家等。

  从1949年到2019年,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带领观众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走进展览馆,参观者仿佛进入一条时光隧道。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献实物、一个个精心还原的历史瞬间,让在场参观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忆起往昔奋斗岁月,更坚定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

  在展览“屹立东方”部分《新华字典》的陈列台前,“时代楷模”获得者代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驻足良久。自1953年10月至今,《新华字典》已出版11版,均在展览中呈现。

  在陈立群的记忆中,困难时期,《新华字典》曾几乎是他唯一的书。2016年,陈立群成为贵州台江民中的校长,《新华字典》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

  拖着病体来贵州大山支教的陈立群校长带着老师们,为台江民中创造了“升学奇迹”,以往每年二本上线率仅10%的学校,2019年有561人考取本科,其中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教育改变了命运。

  “小小一本字典,在60多年里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字典的模样在变,不变的是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的渴求。”陈立群说。

  “筑路难,难于上青天。”在讲解员的指引下,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代表们走到了1954年的展板前。1954年12月25日,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康藏公路全线通车。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最美医生”代表、来自四川省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的谭晓琴湿了眼眶。

  虽然没有经历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苦岁月,谭晓琴仍对自己小时候的“行路难”印象颇深:“那时候县里到州里300多公里的路要走十几个小时。一天只有一班车。”

  “有了路,好日子才会来。”谭晓琴说,“是那些为了架桥修路献出青春甚至生命的人给我们换回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我们这些得享幸福生活的人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恩。”

  83岁高龄的“最美支边人物”代表杨冠淼来到展厅“改革开放”部分,看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现场还原颇为感慨。1958年,年仅20岁的杨冠淼离开上海踏上前往广西柳州的旅途,一待就是60多年,参与创建大型的现代化工厂——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从用竹子搭成的厂房发展成如今屹立于国际市场、拥有几乎涉及工程机械全部产品线的现代化企业,在杨冠淼心中,最值得感谢的还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们的企业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杨冠淼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步入展厅“走向复兴”部分,“最美职工”代表、湖南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工作队队长石登高兴奋地指着墙上的一张照片对记者说,“你看,这就是我们村。”一边说,他还一边拿出手机拍照留存。“回去我得拿给乡亲们好好看看。”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激发内生动力,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宣布退出贫困村。2018年,当地老百姓的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涨到了12128元。

  在石登高看来,十八洞村登上成就展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今后既要把扶贫经验总结好,带动更多绝对贫困村摆脱贫困。同时,也要为村民打牢长富久富的基础,让十八洞村从精准扶贫迈向乡村振兴,走好新时代脱贫攻坚长征路。”石登高说。

  此次展览以每十年为一节点搭建了7面英模墙。每一面英模墙,“最美导游”代表刘萌刚都用手机细心记录。“在我小的时候,雷锋、张海迪、铁人王进喜这些英模的故事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刘萌刚表示,“模范人物就是要以自己的光芒照亮别人。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