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感和使命感,年轻人才有生命力

2019-12-26 09:03:5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博超 陈建强
 

  12月21日至25日,香港新界区校长会教育考察团来到天津考察走访,了解祖国发展成就,学习内地学校育人经验。记者全程跟团采访,记录下了校长们的思索感悟和动情瞬间。

扎根历史,才能面向未来

  天津,北方最早开埠的通商口岸,九国租界、华洋杂处,它有着与香港一样血泪艰辛的历史。在天津市博物馆,从大沽口之战的壮烈、割地赔款的屈辱,到洋务运动的兴起、近代市政的发展,一件件历史文契、存证旧物让校长们沉思。

  在九国租界示意图前,一位女校长久久伫立,全然未觉大部队已经走远。记者了解到,她是新界校长会学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海壩街官立小学原校长陈慧娴。她说,碰触到如此沉重的历史,不能走马观花,要仔仔细细记下。

  裹挟进近代风云的不仅是天津这座城市,还有寓居其间的近代名人。“饮冰室”是梁启超天津书房的斋号。走进课本上读过无数次的“饮冰室”,让校长们兴奋不已,而陈慧娴则一直在忙着拍照,尤其是展览厅内文字、照片的部分。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家在教育子女上取得的成就让香港校长们非常感佩。陈慧娴告诉记者,她打算用搜集到的素材,回港后为家长开设一门家风家教的课程。“价值观立基于言传身教,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只惦念赚钱、让孩子考名校,这样培养出来的年轻人没有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不会有大的成就。”

  梁家子弟生于苦难,终成国之栋梁,香港部分年轻人条件优裕,却做出伤害祖国的事,新界校长会副会长、神召会康乐中学原校长郭志雄非常痛心。“现在香港部分年轻人缺乏朝气,很容易消极地去看事情。”

做个堂堂正正中国人

  百年名校天津南开中学培养了周恩来总理等一批中华俊彦。老校长张伯苓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训示学生,在国家危亡之际,宣传爱国精神,组织东北沦陷区资源调查、保存中华文化根脉,令敌寇恼羞成怒。抗战爆发,南开中学成为被重点轰炸的民用目标,以达到消灭文化、摧毁民族精神的险恶用心,历史的痛创让来访的香港校长们唏嘘不已。

  南开的第一座建筑伯苓楼(原名东楼),周总理住过的宿舍西斋,被誉为“中国第一话剧舞台”的瑞廷礼堂……漫步南开中学,仿佛走进中国近代历史,与伟人擦身而过。除了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周总理的字命名的主教学楼“翔宇楼”内,完善的教学实验仪器、与著名高校合作开发的课程,让校长们感受到先进的教育理念。

  “香港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百年中国的沉痛历史,缺少切身感受。”新界校长会会长朱景玄说,“当时南开的校园没有了,师生的家园被毁了,但就是认定了我们是中国人,不放弃,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伯苓楼的容止镜前拍照,打算回去教给学生。

母亲希望孩子好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在总结座谈会上,新界校长会名誉会长陈丽琴念着张伯苓校长著名的“南开三问”,语至哽咽。她说:“教育牵系的不仅是个人命运,也与国运息息相关。爱国爱群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些心中没有国家的人没有资格做神圣的教育工作者。”

  “香港有许多学校,但很多育人目标不全面。教育只谈课程、学制,就忽略了培育人的根本。”郭志雄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一个学校要办好一定要有明确完备的办学目标。“张伯苓先生办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教育救国。爱国的人有信念,才能做出成就、发展国家。只有爱国,教育才有意义。”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的,如果在香港却断了根,我们能不痛心吗?”天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说,被抢走的孩子好不容易回到了母亲怀抱,母亲是真心希望孩子好,而不会希望他坏,祖国对香港的感情就是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