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日记 | 袁新杰:用爱化解困难 用心凝聚力量
此次援鄂工作已经圆满结束,回想起在武汉工作的这50天,有初来的紧张不安,现在更多的是看着患者康复、出院,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疫情是命令,十万火急;防控是责任,刻不容缓。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为一名护士,穿上神圣的隔离衣,就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到这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来。有幸的是,我被选中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援湖北国家医疗队一员,于2020年2月9日,随队抵达武汉工作。为了方便工作,我们剪去多年的长发,带上成人纸尿裤,口罩、护目镜更是将鼻部、脸颊压出深深的压痕。我们不断适应防护服给我们带来的不适,克服困难,不断提升护理质量,将“优质护理”带给每位患者。
因新冠肺炎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药物,疾病治疗需要隔离。病人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心理护理更为重要。3月18日下午,我们成立心理援助小组,每小组推荐一名护士参加,由徐照娟护士长为组长,负责患者和队员的心理援助。组长丁淑红老师第一时间与我连线,组里推荐我加入心理援助小组。挂断电话,我有些不安,由于我性格偏内向,平时言语不多,担心不能胜任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这项任务。这时我想到孟华护士长,因为关节外科十分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孟护士长更是多次在科室为我们进行心理护理授课,找出原来的课件复习一下,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孟护士长得知我参加了心理援助小组,给我邮来了几本关于心理方面的书籍。
3月19日下午17:00,交班时35床陈叔叔就为家庭琐事而焦急的打着电话,我及时安慰叔叔,晚饭后叔叔情绪平稳了,测血压偏高。他自述下午有些情绪激动,现在好多了。嘱其卧床休息,半小时后再次测量血压仍偏高,遵医嘱应用降压药,此后每半小时为其测量一次血压。19:20血压152/96mmHg,与其沟通得知,虽遵医嘱口服安眠药物,但夜间睡眠仍旧较差,与下班同事交班时特别交代陈叔叔睡眠问题及夜间巡视问题。下班后与小组同事,共同讨论,想办法如何既保证护理质量又降低夜间噪音,避免影响患者休息。最终,在我们的安慰,指导和帮助下,他的情绪和睡眠都在好转。
3月21日上午9:00上班,28床和30床是两位复阳的患者,情绪低落,担心愈后。早饭后两人同时出现胸闷不适,不断哭诉,王欣主任更是耐心安慰她们,同两位交流近1小时后,情绪较前稍平稳。10:00左右为其测量生命体征一切平稳。我便与其俩人交流,并鼓励她们将心中担忧讲出。并做好交接班,以后继续跟进,通过我们不断的与之沟通、安慰鼓励,她们情绪平稳,已于3月28日顺利出院。
工作期间,在我负责护理的患者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小孩”刘爷爷了。刘爷爷患有阿兹海默症,听力下降,初入科室时,陌生的环境,与家人的分离,对各项护理工作都不配合,脾气上来饭也不吃,因怕药苦拒绝服药,一个班的工作就是护理好这位刘爷爷,还是让我有些手足无措。后来,无意中发现老人可以读出我们每个人防护服上的名字,我和刘爷爷就开始通过白板写字交流,发现老人总想回家,过硬的饭菜更不适合这位老爷爷,与医生沟通后,改为糖尿病半流质饮食。一天晚饭,和同事喂刘爷爷吃了一份鸡蛋羹,饭后老人笑了,和家里视频后,还很配合的服下口服药物。知道了刘爷爷的喜好和习惯,后面我负责的几个班,刘爷爷就很很配合了,同事徐广薇说:“袁姐,我感觉刘爷爷认识我们了,最近我们的班他十分配合。”因为很好的配合治疗护理,老人的病情日渐好转。3月26日上午,我们刚进病房,刘爷爷就笑着对我们说:“谢谢。”我和广薇忍住流下泪水,为刘爷爷竖起大拇指。
心理护理不但有利于病人康复,还能贯穿于对病人实施的整体护理中,提高护理效果。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复。
用爱化解困难,用心凝聚力量。
(山大二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员袁新杰29日发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