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桂林:30年奔走乡邮路 为村民送信送服务
熊桂林为村民送邮件30年,经常义务帮村民代购生活物资。
江夏区舒安街位于武汉东南部边缘,距武汉中心城区97公里,是梁子湖畔偏远乡村,平时村里住的大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
今年48岁的乡村邮递员熊桂林,服务舒安街道最偏远的8个村和60个湾子,每天往返近60公里,为村民送邮件、代购物资等,30年从未间断。
4月30日,记者前往舒安街,见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熊桂林。
骑行60公里风雨无阻,义务帮村民代购物资
一身邮政绿色制服,背着邮差包,骑着一辆载满大小邮包的摩托车,熊桂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过去,熊桂林邮差包里装的大多是信件、报刊和汇款单,如今,面条、新鲜猪肉、洗洁精……邮差包装满了帮乡亲免费捎带的各种生活物资。
“这是何桥村新屋王湾70多岁的王爹爹托我带的电风扇;塘口村夏家湾易婆婆说有段时间没吃肉了,给她买了4斤肉,天热要先送;徐家河湾徐师傅说电视机没信号,我要去看看…… ”熊桂林掏出一个小本子,一一核对并认真划上一笔。
30年邮路,这样的本子,熊桂林已经写满了18本。
“农村送快递不像城市,有时候送一个快递就要跑几十公里。”熊桂林说。
4月30日中午,熊桂林把40斤油送到塘口村一村民家中,路程显示13.5公里。熊桂林说,有时村民下田干活没接电话,他还要到田间地头去找人签收。
30年来,他每天往返近60公里,风雨无阻,骑坏了5辆自行车和5辆摩托车,累计行程58.5万多公里,投递邮件总重量达355吨,无一差错,无一投诉。
疫情期间,他成了村子和外界联系的桥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熊桂林既是村里的信使,更是采购员,他连接起了村里与外面的世界,一天都不敢休息。
“20斤面、20斤米、2条香烟,还有盐……”疫情期间,熊桂林每晚统计乡亲们需要买的东西,早上6点不到,起床赶到集市采购,有时东西多还拉上妻子一起去买,“最多时一天送了78样物品,到晚上10点多才送完。”
疫情期间,等熊桂林进村成了村民的习惯。
街道上有一户人家,女儿乔玲在深圳工作,因武汉实施交通管控没能赶回家,家里只留下年迈的母亲。2月初,老人突然发热,乔玲知道后非常着急,便给熊桂林打电话,请他去看一眼。熊桂林接到电话,赶到老人家里,看到老人没事,他心里踏实了。“这个村里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他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我能帮多少就帮多少。”
抗疫期间,熊桂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邮路上的23名留守儿童、350名空巢老人、1100多名村民测量体温,帮他们对环境进行消毒。此外,他还争取到1700只爱心口罩、300双防护手套,分发到群众手中。
“我理解的劳模精神,就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做到极致。”熊桂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