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女排精神 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金秋时节,电影《夺冠》在人们翘首以待的呼声中上演了。影片的编导和演员们以满腔热情,运用电影艺术技巧叙述了几代女排的奋斗历程以及女排姑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故事。令人感动,给人启迪。女排精神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接续激励中华儿女奋力前行。
在中国当代体育发展史上,一个球队,一种体育精神深受国人高度赞美,博得媒体的广泛传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和称赞,当属中国女排及其创造的中国女排精神了。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中国女排精神受到如此举国厚爱?为什么中国女排姑娘们能够创造出一流的成绩,一流的精神?中国女排精神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根源。
一、中国女排精神的形成
1、中国女排历程的简要回顾
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中国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团队之一。中国女排曾于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并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2019年世界杯五度夺冠,共十度成为世界冠军(包括世界杯、世锦赛和奥运会三大赛)。中国女排是中国三大球中唯一一支拿到冠军杯的队伍,享誉中国,扬名世界。
中国女排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起步(20世纪50年代)→初露(60-70年代)→腾飞(80年代)→下滑(90年代)→中兴(2000年-2008年)→低谷(2009年-2012年)→重建辉煌(2013年-至今)。这是一条曲折、奋斗、创新、希望之路,一条大展青春光彩之路。
2、中国女排精神是时代的产物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开阔人们的眼界。改革开放,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
从那时过来的人们没有忘记:1981年11月16日傍晚的中国不少学校停课,许多工厂停工,甚至连乌鸦也似乎停止聒噪,大家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
此时此刻,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女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比赛开始后,中国队一度落后,女排姑娘在场上开始拼命,奋起反击,在中国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令中国沸腾了,多少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12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多达3万件。山西太原机械学院送来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11月17日,国内几乎所有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的消息。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以《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为题的评论员文章,文中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从那时过来的人们也没有忘记:为什么一场体育比赛竟然掀起国人如此巨大的声浪,为何上升到“振兴中华”的经济政治、国际影响这样的高度给予重视?显然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大大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而有的人看到的是外国的先进,崇洋媚外,困惑迷惘。当时,一些文化出版单位一边倒地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浪潮,大量翻译出版西方名著,甚至出现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妄自菲薄的倾向,《河殇》就是其中的代表,一时出现悲观失望的思想混乱。
关键之时,中国女排一马当先,在举世瞩目的赛场上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用铁一般的行动表明中国人不是天生的软弱者,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展现。郎平说得好:“打球已经不是我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中国女排精神就是我国刚刚迈出改革开放的脚步应运而生的,女排精神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人的一个了不起的象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郎平个人的独特作用
中国女排获得如此殊荣,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既应当归功于国家提供的条件和队员们的奋力拼搏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同时又与郎平个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中国女排精神是个集体概念是女排人集体创造的,同时又是一个个女排姑娘创造的。
20世纪80年代,世界公认的女排三大主攻手,一是美国女排的第一重炮手海曼;一是造就古巴称霸时代的“黑色橡胶”路易斯;一是中国的“铁榔头”郎平。郎平出生北京,从小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排球,14岁开始在体育馆练习排球,19岁入选中国女子排球队。国家队招收郎平入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几年前日本人对中国女排的羞辱!那是1977年日本东京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首次走到了世界杯体育竞赛的舞台并开始展示自己的出色表现:小组比赛中3:2力克世界第一的日本女排,引起日本队的不满,接着再在四强赛中以3:2击败古巴队,按形势分析中国女排应该可以拿到铜牌名次。然而却被人为地制造了意外,日本女排在四强赛中故意放水输给韩国队,导致中国女排只获得第四名。颁奖时,中国姑娘只能站在地板上挥舞着组委会发给的一块黄手绢向获胜者庆贺。中国姑娘的心情可想而知,她们回到休息区,手里握着那条令人一言难尽的黄手绢失声痛哭。这样一次人为造成的羞辱,却永远印记在中国女排姑娘的心坎里,变为知耻而进的精神力量!
袁伟民教练面对现实痛定思痛,基于郎平身材高大弹跳好,心理过硬等特点,对其倍加器重,让其担任主攻。郎平深知袁教练的压力,默默苦练,以超强的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技能。于是就有1981年11月16日晚上的出色表现。这个叫郎平的北京姑娘在狂风暴雨般的呐喊声中,“扣”下了曾经的世界冠军球队,艰难获胜。在全国送来的三万件纪念品中,有3000多件是点名送给郎平的。这一年,郎平21岁。
郎平心胸开阔、通情达理。郎平从来没有对日本人记仇。她一再说,“在中国女排的发展史上,日本曾经给过我们很多帮助。上世纪六十年代,周恩来总理请大松博文教练来中国,给我们上课,教我们打排球。我们与日本队的每一次比赛,都是激烈竞争,也是难得的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寥寥数语道出了郎平的豁达大度、人格魅力。毫无疑问,中国女排、中国体育界决不会用狭隘的民族情绪为自己助威,而是始终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睦天下”的博大胸怀。
郎平一路走着坎坷曲折而又朝气蓬勃的人生之路。80年代五连冠后,郎平曾到加拿大、意大利、美国执教。在美治病期间得不到排协资助,在美国执教时遭到诸多人的抨击……再到如今得到无数人的尊重、国家的荣誉,带领中国女排创立黄金时代。郎平30多年经历了太多的辛酸,倾注了多少心血!郎平始终在探索追求,奋进!
二、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强调,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所谓精神,是指主体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活力、生气,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中国女排精神是其胜不骄败不馁的强大活力。
中国女排的精神内涵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30日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作了精辟概括:“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热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
“祖国至上”。一般说来,世界上的人总是出生在一定的国家之中,怀有或深或浅的家国情怀。从理论上说,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的忠诚、热爱和责任感,是一种深厚的思想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正是祖国的神圣尊严激励中华儿女奋力拼搏,确保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维系不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女排姑娘在社会主义祖国出生,长大从事排球事业,祖国至上的情感就合乎逻辑地成为女排精神的首要内容,成为他们练就过硬本领、夺取胜利的重要力量之源。正是“祖国”这个神圣理想信念支配自己在为祖国争光的奋斗中,让生命和青春放射出夺目的光彩。他们认识到一个运动员总是带着一定的立场、感情参加国际比赛的,总是代表国家参赛的,因而坚持做到维护国家利益、尊严、国格、人格。
“团结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人不可能离群索居,总得生活学习工作在一定的集体之中。个人与集体是辩证关系。集体内个人组成,集体的目标的实现靠个人;个人也不开集体去生存发展。个人在集体中完成目标,又在集体中完善自己,展现自己的价值作用。个人与集体相互关系的道理,要求每个成员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顾全大局。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虚心诚恳,主动协同他人搞好工作,完成共同目标。集体是个大家庭,每个人是其中一分子,一个角色。团结互动友爱是个人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女排是个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进行训练和比赛的团队。它一方面要处理好与外部有关部门单位的协作关系,搞好外部团结。另一方面尤为重要的是处理好内部关系,搞好内部协作团结。例如,一场比赛,需要主攻、副攻、二传、自由人等密切合作,大家凝心聚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能“各吹各的号,各敲各的锣”,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强大的战斗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郎平深有体会地讲过:“女排精神就是一个团队精神,特别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中国女排几十年依靠团队精神不断攀登新高峰。
“顽强拼搏”。顽强拼搏是女排精神的意志力量。当年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有句广为流传的誓言: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搏何时搏?铮铮壮语,铁肩男儿!拼搏精神是指行为主体在正确理想信念指引下自强不息拼力争取、全力搏斗的坚强意志品质。顽强拼搏在女排姑娘身上的表现就是:为国家的荣誉、为排球事业兴旺发达,拼力争取,敢为天下先的意志品质。她们一次次倒地、翻滚、咬牙克服腰酸腿疼、伤病缠身,默默承受挫折痛苦,用袁伟民的话说“中国女排流血不流泪”。她们面对强手不畏惧,遇到困难不退缩。“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你一路即是摇摇晃晃,但仍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这是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女排精神的又一种诠释。朱婷也讲过,进入国家队以来,学到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吃苦耐劳。中国女排前进的道路不像北京长安大街那样平坦笔直。女排姑娘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对手,发生什么样的严峻场面,总是一拼到底,勇往直前。201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对阵俄罗斯队的惊天逆转,2016年里约内热卢上从绝处杀出一条生路,无不体现了顽强拼搏的强者风范。当然,奋力拼搏并不等于横冲直撞,不讲科学训练。他们十分重视尊重规律,保护健康。
“永不言败”。中国女排创造的女排精神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拓展自己的内涵。女排姑娘在国际排坛的地位时有沉降,在世界大赛的名次也出现过反复。但她们的奋斗史册上始终镶嵌着“永不言败”四个醒目字眼。永不言败,是指为了一个奋斗目标不懈努力,永不因为失败、身处逆境而放弃,面对挫折不言败、不丧气,越战越勇。成功与失败是人们行为的两种可能、两种结果。体育比赛最好是获得成功。郎平讲过,“我们的目标是升国旗、奏国歌。”但是,又不能把其作为比赛的唯一目标,需要具备正确的输赢观、得失观。郎平在1999年9月发表的《激情的岁月》一文中写道:“只要你尽力了努力,做了最好的尝试。”2014年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又说:“我把所有能力发挥出来,尽了最大努力,克服了最大困难,我觉得就是成功,至于最后结果是自然的。”体育比赛与人的一切活动一样,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避免遇到挫折、失败。失败了,要面对现实,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争取再战的成功。我国体育界一再强调“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不能为了比赛而失去人格国格。体育比赛还有培养人才、教育观众等重要意义。从更高层次上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三、大力弘扬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
中国女排精神是德(道德)、智(智慧)、体(体质)、美(和谐)、心理(意志)等的综合体现。表现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表现在团队集体和队员个人的言行上。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做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女排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讲话高瞻远瞩,意义深远,为新时代弘扬女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指明了方向。
其一,迎接时代挑战。中国体育助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女排的每次国际比赛都有亿万人民观看,为她们加油助威。女排姑娘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更加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技术的发展给女排带来广阔前景,也带来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式,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其二,发挥道德榜样的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模范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奉献人民,奉献社会,是人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正能量的鲜活教材。其中,就有体育战线上的女排团队及其代表的女排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道德模范的作用,高度关心道德模范。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可以肯定,新时代是道德模范产生的丰土沃壤,是道德榜样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我国体育战线将涌现越来越多的道德榜样,他们将为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越来越强大的精神力量、道德支撑。
其三,坚持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体育运动、体育比赛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包含丰富的哲学道理。1964年,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徐寅生同志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话)《关于如何打乒乓球》,时任中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把其转送给毛主席参阅。1965年1月12日,毛主席作了重要批示,给予重要评价:“讲话全文充满了辩证唯物论,处处反对唯心主义和任何一种形而上学。”徐寅生在文章中密切联系自己在乒乓球训练比赛中,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在战略战术上创新。事实上,体育比赛总得从实际出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正确认识和解决训练与比赛、主场与客场、进攻与防守、快与慢等关系,还有人与球、个人与集体、比赛与观众等关系都是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其实从认识论的视角考察,关于“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说法,也包含着重要的哲学意涵。“自我”,顾名思义,即是“我自己”。郎平就十分欣赏和强调“超越自我”:“每一天都要挑战自我甚至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首先要自知之明,弄清楚自己现在的水平、思想作风、技术程度、心理状况如何?其次要求胜心切,发愤图强,追求更高目标;第三,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高度自觉性,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其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飞跃,任重道远,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接续奋斗。
要强化忧患意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体育领域,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五星红旗在国际体育赛场上伴随着雄壮的国歌一次次升起。中国女排正处在黄金时代。越是这个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优良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得也”;孔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云:“生之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些至理观念充分反映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重要性,对我们树立风险意识、临危不乱、迎接挑战、改革创新、完善自己,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练就过硬本领。本领,即能力,是主体(个人或群体)完成某一或某些任务时就具备的主观条件。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新时代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增强驾驭风险本领。中国女排精神集中体现在过硬本领上,中国女排的成功是靠过硬本领的发挥而获得的。毫无疑问,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学习、练就过硬本领。
要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渗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我相信,只要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挥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让我们积极响应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