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在章丘】章丘: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③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走进枣园街道北河村,样式新颖、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亭格外引人注目。每户村民家中都配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一体式分类垃圾桶,每个垃圾桶上还贴有相对应的分类标识。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自2018年6月,章丘确定了“末端处理倒逼前端分类”的总基调,明确了“基层党建引领、党政机关先行、试点村居立标、示范片区铺路”的垃圾分类布局。
垃圾分类,宣传是先导。在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媒体、电子屏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基础上,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橘红舞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深入城市乡村、社区村庄、市民中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00多次;成立垃圾分类宣讲团,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开展专题培训活动400多次;建成4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全天候对外开放,吸引1000多批次各界群众参观学习。垃圾分类,逐渐成为市民交谈的“口头禅”。
章丘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原则,统筹推进、有序铺开。为此,确定绣惠、枣园、官庄、文祖等4个示范片区、33个试点社区村居,打造农村垃圾分类示范标杆。4个示范片区实现垃圾分类“责任主体、收运体系、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全覆盖;33个试点社区村居全部达到有组织机构、有督导队伍、有设施设备、有宣传阵地、有公告制度、有基础台帐、有检查评比“七有”标准。截至目前,所有农村村居全部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同时,发挥215个党政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组织架构、经费保障、督查考核三大体系,组建联络员、督导员、宣传员、志愿者四支队伍,健全日常监督、党建融入、专题培训、台帐管理、评比奖励五项制度,确保了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垃圾分类后,清运处理是关键。章丘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有害垃圾暂存“三大项目”,确保垃圾有处可去。其中,垃圾焚烧发电厂于2019年4月运行,目前共处理生活垃圾78万吨,发电近2.6亿度;日处理城市固废垃圾2400吨的静脉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创新利用养殖美洲大蠊处理厨余垃圾新模式,最大日处理能力达200吨。这一做法在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上重点推广。
坚持对不同垃圾采取不同的清运方式,定点+上门、线上+线下、积分+兑换相结合的“多模式”收运体系基本形成。对厨余垃圾实行定点接运,在示范片区、试点社区村居配置20辆厨余垃圾电动收集车,2600余个收集桶,通过“上门收集、集中暂存、固点收运、定点定时、划片统运、接驳转运”方式,建立了厨余垃圾“公交车式”收运体系;对有害垃圾,购置1台专用收集车和1100余个专用收集容器,定期转运至有资质企业无害化处理;对可回收物,依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通过设置智能回收箱、开设积分兑换超市、开发微信上门收集预约小程序等形式,定期回收利用;配置16台专用收运车,对餐饮单位产生的厨余垃圾统一收运处置;对大件家具,规划13处大件垃圾暂存点,实行上门收集、集中破碎,分类处置、减容减量,日处理4吨左右;对其他垃圾,以街镇为单位,定车、定人、定线、定村、定桶,做到每日必清、日产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