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五项举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走心
聚焦顶层设计,构建上下连通机制
建立区、镇、村三级直联机制。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组织架构,区级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领全局,镇(街道)级设立分中心,村(社区)建设实践站作为基层触角。制定印发《垦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安排方案》《东营市垦利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工作指导标准(试行)》等系列方案、规范、标准,在阵地建设、组织实施、活动开展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统筹部署,确保一个声音传到底。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住建情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建立政府、企业、组织、个人四点网联。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主力推动作用,建立服务对象、志愿者总会、爱心企业、志愿服务组织之间“伙伴关系”,实施“牵手计划”,搭建政府、企业、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服务平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四点网联。截止今年5月份,已围绕关爱送暖、教育服务、文明倡导、技术培训等内容,牵手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00余期。
第三实验小学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住建情薪”关爱农民工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
建立文化、产业、人才、组织、文明五方通联。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凝聚群众、整合资源,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文化上,整合利用爱国教育基地、文化广场、乡村剧场、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阵地320余处。产业上,推动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黄河口海参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人才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新旧动能转化,吸收60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纳入文明实践队伍,建成由167名高层次专家学者和35家科研机构组成的黄河口高端人才智库。组织上,将下派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党员纳入文明实践队伍,每年组织开展村“两委”干部、农村骨干队伍等培训。文明上,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四德榜、文明一条街、红白理事会等覆盖率达到100%。
移风易俗谱新篇
聚焦平台建设,搭载供需对接网络
开发设计垦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网站、移动客户端),规范操作流程,集成数据功能,发挥优势资源的最大利用率。采取文明实践“全区一张网”的管理模式,构建起了“实践站‘点单’、镇(街道)分中心‘收单’、区级中心‘派单’、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五单”网络体系。同时,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等,组建各类专业特色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策划实施了“新时代新思想”“文风润民”“科技特派员助推乡村振兴”等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文明实践活动。近两年来,通过“平台”垦利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33个、注册志愿者24375名,总服务时长达62万小时,通过平台参与文明实践的氛围日益浓厚。
志愿者
聚焦示范带动,坚持阵地建在身边
始终把为更多群众提供“零距离”文明实践服务作为考量重点,推行“中心+分中心+实践站+行业阵地”实践模式,建成1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镇(街道)和办事处分中心,282实践站,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的基础上,整合利用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重点拓展了文明实践“进社区、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校园”三类阵地建设,试点建成东方社区、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垦利区实验三小、东营市黄河口烈士陵园等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站)。
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算盘
郝新民(永安退伍军人在垦区革命纪念馆给孩子们宣讲)
同时,阵地建设离不开示范引领,垦利区在全区布局建设中,注重加大对不同镇街、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示范阵地的扶持力度,打造不同类型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以这些星星之“火”,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模仿、学习和推广。在全国文明村渔洼村,全国劳动模范王景元组建的“左邻右舍”文化志愿服务队自编自演的《四个大嫂夸渔洼》《俺老百姓的新农校》等吕剧剧目,常年坚持每周一到周五晚间,周二、周五白天组织文艺表演。在东王村,“吃百家饭长大的”东营道德模范王大江,发起组建“东王义工”农村志愿服务队,将最朴素的邻里互助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帮助孤残老人实现了衣食无忧、卫生舒畅的居家养老,把“养老”这件难事管得有声有色。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东方社区,打造“志愿梦工厂”,发动社区居民组建“好邻居”爱心理发队等13支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居民互助、兴趣团体等志愿服务项目45个,共同谱写了一首幸福社区治理之歌。通过这些“建在身边”的阵地,让群众感知“文明温度”,参与“文明实践”,共享“文明成果”。
四个大嫂说渔洼
东方社区 为居民理发
聚焦项目运作,确保活动做到实处
坚持把“项目化运作”理念贯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各个方面、融入各个环节,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化建设。围绕“讲、评、帮、乐、庆”五项内容,细化分解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技能培训等12个项目类别,通过“垦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网”,以项目为纽带,将文明实践活动的提供方、需求方、支持方、参与方汇聚一起。每年垦利区文明办印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供需情况,认真筛选出具有公益性、有群众需求、有发展空间、有特色亮点、有推广价值等条件的项目,作为区级重点项目发布实施。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报告、实地走访、座谈研讨等形式加强对项目的指导监督,促进文明实践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胜坨老教师陶艺课
近年来,垦利区通过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逐步培育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受欢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在城市社区,12个城市社区联合发起了以爱心理发、免费维修、健康体检的“公益赶大集”项目,创建了“V·爱365”“五心服务”“合奏五线谱”等社区文明实践品牌;在中小学校实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文明实践项目,创建了“四扣”文明实践品牌;在住建系统实施“住建情薪”文明实践项目,坚持“基地跟着工地走”“项目跟着工人走”,已跟着建筑工人搬家2次,开展“带钱回家”“鲁班课堂”“爱心衣柜”等文明实践活动,惠及建筑工人7000余人。截止今年5月份,全区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次,宣传教育群众15万人次,垦利让党的创新理论、文明实践正以灵活多样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倡树文明
聚焦新时代,讲好垦利故事。深入整合垦利的红色文化、移民文化、黄河文化和石油文化等资源,搜集、整理和开展多种形式的作品创作和节目编排,纳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教材内容。围绕红色文化,深入挖掘垦利人民在党领导下,在重要历史时期,坚持革命斗争、生产、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正面典型故事,整理“孤岛长城”新林民兵连、“垦区刘胡兰”周桂兰、民办教师“转正”记等历史故事80余个。围绕黄河文化,搜集、整理近800张展现黄河口地区的传统生产生活场景的图片,编辑印制《黄河口民俗图说》。围绕“包容、厚德、务实、创新”垦利精神,结合四德工程建设,拍摄《幸福公寓的笑声》《考丈人》与《对门亲家》等3部吕剧电影,以形式多样的文化作品讲述新时代垦利故事。
聚焦主旋律,倡树垦利先模。统筹开展“最美东营人”“黄河口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等各类先模评选活动,在广大基层发掘、评选一批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人物。将专业理论知识宣讲员、模范典型人物、行业先进工作者等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全区宣讲人才数据库。目前,垦利区已评选出市级及以上道德类模范人物70余人,各类道德模范人物200余人。以挖掘评选出来的典型人物为骨干力量,组织开展百姓宣讲、分享故事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有效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引领了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