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公共服务设施志愿服务的探索和实践

2020-07-11 19:34:49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潍坊市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主阵地,承担着展示科技成就与发展,举办科普展览,开展科普活动及相关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责。近些年来,在积极开展常态化科普服务的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建了由1382人组成的科普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起12个志愿服务站点、36支项目化志愿服务队,初步形成以党建引领带动、多方力量共参与、多领域齐发力的志愿服务模式。2019年志愿服务2.6万人次,服务公众230余万人次。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志愿服务“向心力”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市科技馆坚持将志愿服务与党建相结合,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精准化水平,增强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一是积极参与“亮比树”活动。科普志愿者全程参与市科技馆开展的“亮党员身份、比优质服务、树窗口形象”活动,党员示范岗与志愿服务岗相辅相成,成立科普志愿服务突击队,积极参与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科普服务形成“党建”带“社建”,科普志愿者成为科技馆的靓丽风景。二是严格规范志愿服务标准。严格落实科普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注册建档、建章立制,统一名称、统一标示、统一编号、统一旗帜,提高科普志愿者归属感和荣誉感。遴选30名科普志愿者,全程包靠科技馆展厅,全年馆内科普志愿服务280余天,工作日均30多人次,展教服务形成社工+义工的工作模式。三是全面提升素质能力。持续开展党校学习培训、省馆学习培训、礼仪培训、拓展训练和军事训练等五大学习培训,结合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开展以懂展品操作、懂讲解服务、懂安全疏导为主要内容的“三懂”实践考评,同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模式,严格推进专业对口和专业培训,打造科普服务“新力量”。目前,市科技馆已经形成多学科集成的讲解服务、安全管理、活动组织、技术维修和科技辅导“五大专业化”科普志愿服务队伍。

  多方力量共参与,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

  市科技馆突出科普志愿者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创新能力导向型招募选拔新机制,严格岗位标准和岗位模型,建立了科技馆特色的志愿服务“人才库”。一是建立高校学生为主的服务型“人才库”。依托市科技馆作为潍坊高等院校社会实践基地的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团委和学生会的联系联络,注重志愿服务专业对口和素质对接,严格落实学生志愿报名、学校团委(学校学生会)推荐、专业知识考试和志愿服务答辩等程序,抓实组织推荐关、专业考核关和素质测试关。二是建立离退专家为主的专家型“人才库”。依据部分高层次、高规格科普的现实需求,通过新闻媒体公开“专家型”科普志愿者招募标准,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所或企事业等单位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继续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科技教育事业奉献爱心、发光发热。三是建立行业学会积极参与的精英型“人才库”。全方位审视科普服务创新趋势,引导精英团体和精英力量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弥补人才短板和资源短缺。建立市科技馆志愿服务QQ群和微信群,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服务技能,科普志愿服务全部实行“菜单式”遴选和“点穴式”服务,高效便捷、精准有效。

  多领域齐发力,助推志愿服务“网格化”

  一是主动参与流动科技馆志愿服务。市科技馆围绕“一体两翼”和“五馆一体”科普布局,构建了实体科技馆、数字科技馆、校园流动科技馆、县域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化科普志愿服务体系。在校园流动科技馆项目中,153名理工科教师为主的志愿服务队,先后在4个县市区巡展100余场,服务公众20多万人次。此外,由276人组成的科普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县域流动科技馆16个县市区和开发区的600多场巡展,服务公众80余万人次。二是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站点建设。科普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先后志愿服务38个站点,服务公众60余万人次。成立潍坊首支“小小科普志者”服务队,主动担负科普教育“四小员”,分期分批走进科技馆,为青少年讲解科学知识。三是全力支持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打造单位文化品牌,市科技馆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定时段定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同时,科普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出行礼让斑马线”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文明安全的交通环境。疫情发生以来,市科技馆先后选派多名干部深入街道社区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疫情防控贡献科技馆的一份力量。同时,科普志愿服务队积极配合做好国家文明城市复审准备工作,不断裂变放大窗口文明创建成果。

  潍坊市科技馆集成打造的星光科普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被授予潍坊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有多名干部职工志愿者荣获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最美志愿者、抗疫志愿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