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做深“乡贤+”文章 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乡贤调解员(右一)在调解。图片来源:宿迁网
乡贤+道德引领 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乡贤用自身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养文明,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宿迁市宿豫区曹集乡党委书记张大伟说。
针对农村的一些陈规陋习,各地乡贤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乡贤参事会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带头抵制旧习气,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群众见贤思齐,积极改善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
“以前我们刚搬进来的时候,大家的很多陋习还是没改变,没地方晾衣服,就在这里私搭乱建,影响了村容村貌,现在我们按照社区统一标准规划在房子里搭建阳光房,既好看又美观!”家住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的茆顺渠连声说道。
今年1月,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振友社区的乡贤通过走访调研、讨论评议等多个环节,从征集到的118条内容中,凝练出涵盖移风易俗、家庭美德、文明习惯、诚信守法、环境保护等20条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内容,编写创作了“振7条”,振友社区人情公约应运而生。
“宴席就在村居办,百姓食堂安全经济又实惠”,在振友社区,这样一份充满乡土气息的文明公约,在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
“我们最近发现村里的风气有了明显变化,过去常见的聚众赌博、大操大办等行为见不到了。”返乡务工村民刘永昌开心地说。
据了解,宿迁市宿豫区政协推动各政协工作联络组建立乡贤参与社区道德讲堂宣讲阵地,通过乡贤现身说法、专题讲座、主题教育等形式,以“乡贤”的力量引领道德风尚,涵养社会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乡贤+技艺传承 用传统文化涵养文明
走进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荣闸文化大院,四合院环抱两层小楼。室内书架林立、字画满墙,门前搭有戏台,两侧游廊贯通,田园风光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附近村民经常在此聚会,或看戏、听讲座,或练字、读书,文化大院成为百姓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荣闸文化大院是由当地乡贤罗乾国投资30余万元在自家老宅基础上改造而成,内设‘党群活动室’‘村情室’等,邀请当地退休教师免费教授书法、八礼四仪、国学等知识,丰富了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宿迁市宿豫区陆集镇长胜村党支部书记侍孝雷介绍。
为培育乡贤技艺传承队伍,宿迁市宿豫区政协建立一整套工匠乡贤选任、培训、管理办法,排查梳理乡贤技艺传承工匠,建立传统文化活动阵地,依托街道、社区书画室等载体,向低收入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免费传授书法、剪纸、泥塑等传统技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贤技艺传承落地落实。
“我们提炼了乡贤精神,打造乡贤品牌,为镇乡贤参事会谱一首歌、作一首诗,在乡贤馆中反复播放,力求达到人人传颂、个个争学的效果。”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党委书记张文峰说。
乡贤+社会治理 用乡情土法化解矛盾
乡贤对农村各种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着门,在遵照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从民间“老理”出发,从乡情亲情入手,用春风化雨的方式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丁庄村村民丁长顺说,他和丁先勇原是十几年的好邻居,这几年因种地占到对方地边而摩擦不断。村干部出面调解,总被误认为“拉偏架”。乡贤到场后,一方面两头劝和,一方面当着双方的面将土地丈量好,在地边立下边界,两家心服口服,和好如初。
记者了解到,宿迁市宿豫区政协探索建立乡贤参与诉前调解、法律援助、公调对接等阵地,发挥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矛盾调处、纠纷化解等作用,联合区司法局等单位,召开现场推进会,将乡贤公益服务工作在全区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全面推开,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乡贤具有人熟、地熟、村情熟的优势,参与乡村治理,既可化解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聚力推进乡村发展的大事,是农村社会的‘稳定器’,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宿迁市宿豫区政协主席袁恒的话,道出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在宿豫,各级各类新乡贤联谊组织数量已超过13个,建成新乡贤馆、新乡贤工作室等新乡贤工作阵地36个,其中,乡情馆(厅)、乡贤调解工作室已基本实现了乡镇(街道)乡贤联谊组织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