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余热,天津海滨街道有群了不起的志愿者
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道辖区,有这样一些老人,他们热心公益事业,善于奉献,用知足长乐的态度为居民热心服务,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
一、劝不退的倔老头
胡家斗是海滨街西苑社区的一名党员志愿者,从1984年在单位英勇救火到1998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社区能再奉献一份余热,再到2013年救起失足落水的钓友,他始终铭记自己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社区志愿者。
他积极加入西苑社区党员志愿者队和志愿巡逻队伍,为了使小区内能有良好的治安环境,他长期进行义务巡逻。在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他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挨家挨户派发宣传资料,经常组织发动楼内的居民清理楼道,发现社区里有垃圾和卫生死角就主动去清理,从早到晚,人们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20年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牵动着大家的心,77岁的胡家斗同志更是不甘落后。疫情期间,他主动认领门岗执勤任务,劝导带口罩、检查健康码,态度和蔼、一丝不苟。他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小区门岗前,大家都热情地称呼他是"劝不退的倔老头"
二、身残志不残,乐于帮助他人
张景云出生于1949年,她是一名残疾人,但她身残志不残,生活乐观,自从2011年搬迁到该街阳光佳园社区,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担任四里的里长,并带头成立了名为"夕阳红为民服务队"的志愿者队伍。社区里只要发生大事小情,都奋不顾身地挺身而出,得到群众的信赖。
2015年3月10日"夕阳红为民服务队"在社区服务站设立了站点,张大娘坚持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为居民免费理发。夏日,一滴一滴的汗水不断淌下,她耐着酷热为居民理发;冬日,寒冷的冰雪、刺骨的寒风也阻挡不了她前往服务站的脚步。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手中的剪刀不停地"工作"着。从队伍成立到现在,共为为居民理发5000余人次。
张景云同志始终秉承"关爱老人,从身边做起"的服务理念,热心为65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困难老人、行动不便老人和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免费为辖区居民上门理发服务。社区四里15号楼居民李大娘和陈大娘是社区独居老人,因行动不便,自己无法到服务站来理发,张景云同志就带着理发工具上门为老人们理发,理发后她还和其他队员帮助老人收拾房间、陪老人聊聊天。难以言表的温馨,通过"入户理发"为老人送去了幸福感和温暖感。
三、全国金牌志愿者
海滨街北安社区的耄耋老人王志海,是全国金牌志愿者。40多年里,在北安及整个大港油田地区默默无闻无私地帮助居民,怀着一颗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心愿,不图名,不图利,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余热。在这场突出其来的疫情防控期间,面对疫情,他主动担当起"维修工"。只要是王志海能帮忙的,他都会主动到居民家中查看情况,上到修理门锁、天然气炉具,下到修理钟表、缝纫机、日用小家电等项目,在他的"红色驿站"里总能看到王大爷忙碌的身影。在疫情期间大约维修物品近100余件。
四、好楼长-肖凤林
肖凤林是该街道安泰社区的一名楼栋长,他在关爱老年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改善小区环境管理等方面,为维护广大业主的权益做了大量工作。
肖凤林总是常去辖区老人家里坐坐,和他们谈谈心,说一说小区内发生的事情,小区近几年的改变。肖凤林说,"作为楼门长,全楼的情况我都了如指掌,谁有困难咱就帮,要让居民住得安心住得放心。疫情期间,肖凤林主动要求担当志愿者,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许多老人的儿女因为在外地不能回来照看老人,肖凤林就主动去老人家询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有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肖凤林主动当起了"跑腿工"的角色,老人需要什么他都去帮忙采购,因为年纪大的原因,身体偶尔会吃不消,但是他没有一点放弃的念头,一如既往地为老人服务。肖凤林同志自己本身的身体患有疾病,但这都不影响他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尤其是在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他说:自己也是一位老年人,他知道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知道老年人的困难在哪里,我要拿他们当亲人一样,这样我才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他们也不会感觉到自己老了,没有什么用了。肖凤林就是这样一位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老人,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正能量的东西,他受到了小区老人的广泛好评。
五、"当代活雷锋"-义务磨刀刘其政
在滨海新区海滨街的各个社区,总会看见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满头大汗,时而低头磨刀、时而试试刀刃,关节变形的手指上,布满了细微的裂口。老人身后不远处,插着党旗和印有"老兵军辉""义务便民服务""社区志愿者服务点""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我支持我参与"字样旗帜的电动三轮车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大港油田远近闻名的"当代活雷锋""义务磨刀老人"刘其政。每天吃过早饭,他便带上磨刀石、水桶、长条凳,骑车到各居民小区义务磨刀,一天磨刀剪七八十把。29年来,他走遍了北至大港城区、上古林、油建,西至井下、二矿,南至采油等油城30多个生活小区,义务磨刀剪10万余把。"干着干着就坚持了29年,现在已经成了习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还能干得动就要干,义务磨刀不'退休'。不图名不为利,只图为党旗增光增色。"几十年的栉风沐雨,他操着贵州口音一语带过。几十年来,老人的荣誉证书、奖牌、奖杯都被珍存,但2万余元奖励,他毫不犹豫地都捐献给社区养老院和贫困家庭。
六、 传承雷锋精神的接班人-孙玉斌
今年已79岁的孙玉斌是大港油田的一名退休职工,同时也是一名拥有7年军龄的退伍老兵。1962年6月30日,中专毕业的孙玉斌从静海老家应征入伍到辽宁抚顺,加入了雷锋所在的部队,成为独立通讯营的一名通讯兵。"入伍不久,雷锋来到孙玉斌所在部队作事迹报告,和战友们分享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心得体会,孙玉斌听得热血沸腾,从此树立起向雷锋学习、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从此成为传承雷锋精神的接班人,开启了长达56载的传承。
他说:"每年的3月5日学雷锋日,我独自流泪,默默地怀念战友,雷锋七岁就成了孤儿,没有家人,就让我当他的家人吧"。在退伍后的50年里,孙玉斌还像在部队时的那7年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学习雷锋言行,传承雷锋精神。他到中小学社区宣讲、办公益展览近500次,为24万人次青少年传递雷锋精神,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主人公的同时,他也收获了滨海新区、天津市乃至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五老家庭青少年工作室、第三届滨海好人等多项荣誉。"荣誉虽多,但我不在意。作为老兵能让国家记住,使得我劲头更足。"孙老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