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妈”陶桂玲用爱撑起“最美家庭”!
9月15日,因意外受伤入院的陶桂玲刚能下地,就惦记着出院回家。
因为家中患食道癌的丈夫和36岁的植物人儿子还在托人照顾。虽然是“后妈”,可是陶桂玲已经悉心照顾儿子十多年。
十年前,丈夫刘家升患食道癌,手术后不能干重活,可是陶桂玲不离不弃,用爱撑起了一个“最美家庭”!
患难之际 “后妈”伸援手
重建温暖家庭
2005年5月1日,年仅20岁的刘明在化工厂清理仓库时发生了意外,吸入有毒化学气体。虽经医生竭尽全力抢救,但是伤势过重的刘明终究没能清醒过来,成了植物人。刘明生长在单亲家庭中,8岁时母亲因病去世,意外发生后,他的父亲刘家升只好放弃工作,全力照顾重病的儿子。
当时,陶桂玲正在刘明所住的医院做保洁工作,她时常碰见刘家升一个人异常辛苦地给儿子翻身、喂饭、洗澡。这一切被陶桂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热心肠的陶桂玲开始利用自己工作之余,帮助刘家升一起照顾刘明。
“一个大老爷们自己照顾可怜的儿子,医院里很多人都很同情他们,我就寻思着有空也去帮着喂喂饭、翻翻身、洗洗衣服啥的。”陶桂玲说,此后两年,她一直陪伴刘家升在医院照顾刘明。当得知刘明8岁时就失去了母亲,同样经历过年少丧母之痛的她,决定向这对苦命的父子伸出援手。而她的一颗善心、热心也感动了刘家升,在照顾儿子的同时,他们俩也碰出了亲情、爱情的火花。
2007年10月,随着刘明的情况逐渐稳定,医生劝刘家升将其接回家静养,陶桂玲也下定决心辞掉工作,跟刘家升回到其老家东港区西湖镇秋实园村一起生活。
“两年处下来,觉得刘家升人品好、信得过,值得托付一生。”陶桂玲说。回到秋实园村后,两人就到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举办了简朴的婚礼,一起照顾植物人儿子。
视同己出
十余年如一日悉心照料
“儿子越来越精神了!有时候有大响动,他就吓得一机灵!有时还能眨眨眼!”说起刘明,陶桂玲一口一个“儿子”地叫着,就像对亲生儿子一样。在日常生活照顾上,她更是早把刘明当成了亲生儿子。
早上5点多起床做饭,给儿子按摩一小时。上午10点多给儿子喂水果。之后每隔两个半小时就给儿子翻身并按摩,中间还要干家务或农活,直到晚上11点多儿子睡觉,陶桂玲才能休息。这是她每天都要重复的一套护理程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余年的5000多个日夜几乎从未间断。
每天给儿子准备食物都是陶桂玲最操心的事儿。她要把青菜、胡萝卜、小米粥、鸡蛋等几种食物用搅拌机打碎放在一起,做成流质食物,通过注射器喂给刘明。
“植物人吞咽困难,太干了咽不下去,太稀了容易呛着。”为了让儿子吃得丰富,每天食谱都尝试一些花样;为了防止儿子便秘,每顿饭后还要尽量为他准备几样水果。
但这还不是最繁重的劳动。“洗澡和晒太阳时搬他下床最累人了,他一米七多的个子,最重时90多公斤,我每次都是咬着牙扛,累出一身汗。”陶桂玲说,因为长期给儿子按摩,她的双手关节变得粗大、肿胀。
因为怕刘明生褥疮,陶桂玲还专门购置了空调,空调电费每月都在700块左右,这对本就十分拮据的一家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一个月全家收入只有2000多元钱,儿子每个月吃药就得花费1000多元。”她说,日子只能尽量省着过,为了省下钱给刘明,自己平时三餐主要就吃蘸酱菜。“为了让儿子舒服些,自己多受点苦不算什么。”
在陶桂玲的悉心照顾下,刘明的身体恢复良好,“这么多年没生过一个褥疮,身上也没有任何异味,做到这点不容易!”陶桂玲的邻居刘红香说。
“伺候爷俩,
也要伺候出个样来!”
正当陶桂玲以为日子已经慢慢走上正轨时,2011年底,刘家升感觉自己身体不适,之后在医院被确诊为食道癌。
犹如晴天霹雳,一时间,陶桂玲感觉天塌下来了。但坚强的陶桂玲擦掉眼泪,鼓励丈夫做了手术。
原来想和丈夫照顾好儿子,并期盼着出现奇迹,现在丈夫又病倒了,刚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经过艰难的抉择,陶桂玲下定决心,伺候他们爷俩,就要伺候出个样来。
陶桂玲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给儿子收拾床铺,打扫卫生,再给丈夫做饭,然后给儿子按摩。一家三口人,需要一次做三样饭菜:丈夫不能吃辛辣和干,硬的食物;儿子需要吃流食。给爷俩做完饭,自己再对付着吃一口。
最难的还是给父子俩洗澡、擦身。儿子一米七多的个子,身体僵硬,不会打弯,丈夫未患病以前,还有丈夫一起照顾,丈夫患病后这一切重任就全压在了陶桂玲身上。她把儿子绑在自己身上,硬拉起来,搬到轮椅上,给他洗完澡,再从轮椅上背到床上。
“年轻那会还行,我今年也57岁了,身体也不如从前,实在搬不动儿子了。但我还是坚持每天给他擦洗翻身。”陶桂玲说,再热的夏天,再冷的冬天,儿子刘明的身体没有长褥疮,没有过异味。
丈夫刘家升做了手术后,丧失了劳动能力。因为不能弯腰,不仅睡觉需要坐着睡,而且洗澡都得靠陶桂玲帮忙。“他不能弯腰啊,一弯腰就会出现食道反流,睡觉都得坐着,已经够苦的了,重活就由我来干!”
“看,这家里满院都是花!”
这些年来,为了撑起这个家,陶桂玲吃过许多苦,也受过很多委屈。
刚跟刘家升回到农村时,出生在城市的陶桂玲对农村生活不适应,繁重的农活让她力不从心。有次她推着手推车回家,在上坡时不小心倒在旁边地里的鸡粪上,弄了一脸鸡粪。把100多公斤花生推回家,不到一公里地却花了整整两个小时,回去累得无法站立。“累得受不了,或是受委屈了,就一个人偷偷在被窝里哭。”她说。
“也有人经常问我想没想过放弃,说完全没想过是假的,但实在不忍心看这爷俩受罪,他们已经够苦的了。”说到这里,爽朗的陶桂玲又落下了眼泪。
“曾经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盼着刘明能开口说话,起码告诉我饿不饿、舒服不舒服,我更想听他亲口叫我一声妈!”陶桂玲说,现在,十六年过去了,刘明的情况略有好转,对声音开始敏感起来,“他是吸入有毒气体导致的,和车祸外伤还是不一样。”看着儿子能经常眨眨眼睛,她也挺开心的。
如今,“后妈”陶桂玲十余年如一日照顾植物人儿子的事情,在秋实园村几乎无人不知。她十余年如一日的无私付出感动了乡邻,众人纷纷为她点赞。
“坚持十多年在床边照顾植物人儿子,还照顾得这么好,这是连很多亲妈都难以做到的,何况还是‘后妈’呢。”秋实园村村民宋开荣说,村民们都很感动,平时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现在,丈夫刘家升不能干重活,偶尔做些卫生保洁、看大门的活,家里的七分地种着花生、玉米,农忙的时候,亲戚邻居都来帮忙,“咱村的妇女主任董梅、原来的焦广庆书记,现在的焦伟书记,都帮了我们很多,加上低保等各种保障,现在生活也挺好的,看,这家里满院都是花!”陶桂玲家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花,此时正是桂花盛开的季节,干净利落的农家小院里满院生香。
陶桂玲的事迹通过网络传播被更多人知晓,2016年陶桂玲获得“中国好人”“第六届全市道德模范”“山东好人”十大年度人物、“日照好人”等称号;入选2017年度“中国好人榜”;陶桂玲、刘家升的家庭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度省级“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