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银行”储存爱心传递美德

2021-05-31 09:09:24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5月20日,在厦门市商务局的支持和指导下,厦门首批9家肯德基“食物银行”勤俭节约自取站集体亮相,爱心余量食物将免费与市民共享,一场厉行节约的“光盘行动”和反对浪费的“爱心行动”,在厦门市掀起新高潮。(5月21日《厦门日报》)

  所谓“食物银行自取站”,就是餐厅将每天多出来未销售的余量餐食放进冰箱存储起来,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免费自行领取。这是一种公益行为,是向有需求的人奉献爱心,不仅温暖了受帮助者,还避免了食品浪费,有利于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美德风尚的形成。

  餐饮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临期食品,如果不能及时销售掉就会因超出保质期而造成食品损坏,产生食品浪费。如今,厦门肯德基公司推出“食物银行”,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妥善收集未在规定时间内消费掉的食物,以冰箱存放、市民自取的方式,免费分享给有需要的人,就有效避免了食物的浪费。

  对餐饮企业来说,“食物银行”存储的是食物,但实际是在奉献爱心。这不仅是一种爱护节约粮食的表现,也是一种关爱他人的表现。粮食安全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理由浪费粮食;另外,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因为收入低舍不得买相对高档的食品吃,甚至吃不饱饭,而有了“食物银行”,他们就可以免费取用,让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而对受到帮助的人来说,他们就会在被关爱中认识到被人关爱的美好和幸福,就会心存感激而不自觉地种下爱的种子,将来一旦有能力有机会也一定会有人自觉地去关爱他人,让爱的涟漪不断放大。

  一定意义上,餐饮企业这样的行为一定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正向宣传效应,让更多的人懂得节约爱护粮食,让更多的人学会关心爱护他人,从而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温暖更美好。

  但是,爱心也需要爱护、需要维护。只有这样,爱心才会更好地传递。从前段时间发生在上海的“食物银行”食品遭哄抢的事件来看,“食物银行”要想健康运行下去还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并不是任何人都可自由无限制地领取。比如,可以像一些地方的“爱心冰柜”一样,只允许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户外工作者取用里面的冷饮一样,也限定取用“食物银行”食品的群体,从而避免大家一哄而上,造成真正需要的没取到,不迫切需要的反而抢了不少,甚至会出现抢多了吃不了而造成浪费情况的发生,这有违“食物银行”建立的初衷。

  另外,“食物银行”的食品本来就是临期食品,一定要严格规定并明确告知取用者食用时间、保存温度等,避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有关主管单位和组织单位必须足够重视,建立健全有关运行规则,让好事真正发挥出好的效应。

  “食物银行”是解决食品浪费的一种新探索,对营造城市的互相关爱氛围,促进文明城市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各方要形成建设合力,努力发展好“食物银行”,实现社会的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