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

2021-05-27 15:34:33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聚焦“十四五”转型出雏形阶段性目标,山西省提出把文化作为强省的载体路径和精神支柱,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系统性保护传承,建强文化晋军,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弘扬展示示范区,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转型发展之路。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山西“十四五”转型出雏形开局之年,山西将紧扣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目标,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推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为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高扬思想旗帜,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持续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

  近年来,我们着力拓展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的广度和深度,重点抓住了“两头”,一头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提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为着力点,推动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一头是群众这个“绝大多数”,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宣传宣讲,引导全社会坚定主心骨。

  今年,我们要下大气力巩固良好态势、总结有效经验、创新工作载体,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突出分众化、差异化。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督促考核、列席旁听、典型示范等制度机制,办好读书班、研讨会、报告会等学习活动,示范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注重抓好青少年理论宣传教育,加快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继续做好思政课集体备课工作,组织开展高校学生“思政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健全面向基层的理论普及体系,重视发挥各级党委讲师团作用,建强用好分众化宣讲队伍,充分运用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强国”山西学习平台等资源,打造有影响力的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二是增强亲和力、感染力。坚持系统观念,全面统筹新闻宣传、理论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对外宣传,着重加强党的创新理论网络传播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互动引导,精心打造一批有深度有温度的重头栏目、品牌节目、重点图书、文艺作品、融媒体产品,着力在生动鲜活、具体形象、入脑入心上下功夫,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三是注重通俗化、大众化。要加强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研究,着力把政治话语、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语言,聚焦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再推出一批权威理论文章、通俗理论读物,帮助全省人民结合山西实践理解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真理伟力,进一步汇聚起“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一切促进转型”的磅礴力量。尤其要发挥好党委宣传部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做好组织协调、分类指导、宣传引导等工作,确保全省党史学习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二、突出价值引领,不断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紧紧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理想信念之基,立主流价值之魂,固尊德守德之本,树时代文明之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2020年,山西省相继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若干措施,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相应的细化落实举措,为更好推动全社会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们要进一步抓好抓紧“两个纲要”及我省若干措施的贯彻落实,全面完成好中央及省委部署的各项任务,努力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难点问题上寻求突破。一要拓展和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打造文明实践精品范例、提高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上下功夫,逐步实现从农村地区向城市社区延伸,从县级市和县向市辖区拓展,从试点县向全省范围的县级行政区全面覆盖,努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效用。二要统筹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和乡村移风易俗。既要紧扣文明城市内涵和本质要求,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人性化,全面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也要围绕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度融合“三零”单位创建,以文明村镇、文明户等创评活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三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企业职工、农民群众、青年学生等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以企业、学校、社区为重点探索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手段方法,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亲和力,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尤其要充分发挥重点工程、品牌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切实把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文明创建工程等组织实施好,把“我们的节日”“志愿山西”“诚信山西”等实践活动开展好,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上拿出有效管用举措,让全社会正能量更加充盈。

  三、聚焦群众需求,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强国之强,在于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于创作更多文化文艺精品,在于充分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我们要深入挖掘山西的文化“富矿”,着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让广大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

  2020年,我们按照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原则,加快推进报业、广电、文旅、文艺院团、国有文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以改革成效牵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坚持“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建立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开展2020年省十大群众文化活动,惠及群众800余万人次,让人民群众既作为文化事业的建设者,也成为文化繁荣的分享者。

  我们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统筹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汇聚共建、共享、共创高品质文化生活的强大合力。一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主线,隆重热烈举办山西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文艺汇演、大型主题展览、重点图书新书发布会和优秀文艺作品展演展映展播等,创作推出电影《申纪兰》、电视剧《走向胜利》等重点作品,举全战线之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高昂旋律。深入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精心打磨舞蹈诗剧《天下大同》等一批精品力作,办好第三届山西艺术节、首届晋剧艺术节、左权民歌汇等文化活动。二要不断丰富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以普及广泛、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30项文化体育竞技活动为牵引,广泛开展2021年度全省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实施全民阅读、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五个一批”等文化惠民工程,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精心编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做好“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创意”4篇文章,全力办好第五届山西文博会,提升“游山西·读历史”的文化旅游整体形象。三要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重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文明守望工程、乡村文化记忆工程、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等。加强云冈石窟保护研究利用,全面加强云冈研究院建设,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推动建设“云冈学”。

  四、讲好山西故事,全面提升山西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讲好山西故事,关键要立足山西全面推动制度型开放、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部署,努力把省域对外工作力量打造成国家对外工作资源,为构建统筹有力、协同联动、高效运转的大外宣格局作出山西贡献。一要聚焦“说什么”,着力讲好中国故事山西故事。立足我省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美风光、丰富资源等特色优势,举全省之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多层次、多方位宣传展示活力山西、开放山西、美丽山西、幸福山西的新形象,以山西一域的实践讲好中国发展故事。二要聚焦“谁来说”,抓好“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支关键力量。依托友好省市、友好机构、结对院校、驻外使馆等渠道,调动省外域外活动较多的企业、团体、智库组织和个人推介山西的积极性,开展对象化、针对性宣传,在内外联动中传播山西声音、扩大山西影响力。三要聚焦“怎么说”,用足用好各类渠道平台载体。用好《中国日报》“发现山西”专版和山西广播电视台英文资讯节目“发现山西”等对外宣传平台特别是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强内容、扩大覆盖、提升影响。把“游山西·读历史”活动、旅游发展大会、康养大会、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会、大河论坛等在国内外形成广泛影响的平台进一步做大,通过经济商务交往、教育科技合作、文化体育交流等方式,展现中国形象、山西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