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2021-03-16 14:50:19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李敏 宋庆艳
 3月5日,山东省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正式启用,将成为统筹协调指导全市文明实践工作的专门机构和整合全市区县、街道、村居文明实践资源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进一步走向品牌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这在全省地级市中是唯一的一个。

  建设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也是彰显日照文明风气、文明风尚、文明风范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围绕把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成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成为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我市以创新模式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路径,旨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文明实践带来的成效变化。

  5日上午,记者来到实践指导中心,围绕其成立背景、体制机制、方向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探析其创新性和时代特色。

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成立初衷:城乡志愿服务需要“大本营”

  一座城市最打动人的是文明,最感召人的是精神。文明实践是文明的载体、精神的凝聚。

  统筹城市乡村、统筹条块资源、统筹线上线下、统筹党政引导和志愿主体,围绕“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我市高起点谋划、全市域推进文明实践载体建设。

  在组织保障上,我市顶格推进,成立副处级单位———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负责全市活动的牵头组织、统筹协调、指导督导。这在全省地级市中是唯一的一个。

  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展馆面积2300平方米,由“五区一平台”构成,分别为品牌项目展示区、志愿组织办公区、志愿项目孵化区、家风家教学习区、文明实践培训区和文明实践云平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形式是志愿服务。如何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整合资源?记者在中心找到了答案。

  在志愿组织办公区,日照方舟救援队、日照市阳光助残志愿者协会、日照久久养老志愿者协会等35个社会影响力大、群众需求高的市级志愿服务组织齐聚一堂,方便群众参与;另有宣讲、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30多个志愿组织团队位列其中,将这些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纳入“文明实践云平台”,统一登记注册、培训服务、活动发布、学术交流,实现全市“一张网”。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需要一个阵地,市县乡村四级文明实践活动需要一个指挥平台,全市志愿者需要一个大家园,在这里都一一得到了实现,这也是中心成立的初衷。可以说,这里是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指挥调度中心,是日照志愿服务的‘大本营’,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标。”按照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嘉兵的阐释,中心投入使用后,将成为全市文明实践工作的“神经中枢”,成为统筹协调指导全市文明实践工作的专门机构和整合全市区县、街道、村居文明实践资源的重要平台。

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日照好家风学习中心

  创新机制:“4355”工作模式厚植为民服务根基

  中心的成立,为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创建阵地,搭起平台,创新载体。如何推进中心高效化运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方法,使之科学有效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是当务之急。

  我市在“五区一平台”组织架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4355”工作模式,即构建“四级工作架构”,打造“三大”工作体系,形成“五度”服务格局,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五大功能,着力彰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日照路径”。

  具体而言,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阵地,实现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实践阵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1个,区县中心7个,乡镇街道实践所55个,村居、社区、书房实践站1817个。其中,五莲县、岚山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试点县区,莒县和东港区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县区,形成了文明实践工作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四级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围绕做什么、在哪儿做、怎么做,我市不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落地落实的方法路径,突出宣传党的政策、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学习实践科学理论这五项工作内容,打造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教育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服务平台,创新奖、评、帮、乐、庆五种工作方法,“三大工作体系”由此形成。

  “四级工作架构”和“三大”工作体系,其核心指向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得实惠、愿参与、真点赞。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的所急所盼所需,就是文明实践厚植基层根基的“度”。“五度”服务格局由此而来。

  “五度”是指思想领航,提升高度;全面发动,拓展广度;延伸触角,刻画深度;落细落小,打磨精度;服务群众,蕴含温度。这种新格局与基层党群服务中心相融合,整合资源,织密网络,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围绕群众切身利益,解决所需所盼,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文明实践带来的变化。2020年,仅市级志愿服务力量就下沉一线开展宣传宣讲、疫情防控、扶贫攻坚、文明劝导等志愿活动8.6万人次,惠及群众56万余人。

  “4355”工作模式的最后一个“5”是指依托位于中心内的“文明实践云平台”,整合全市志愿服务资源,实现招募注册、培训提升、项目发布、供需对接、嘉许激励五大功能,提升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推动形成“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文明实践时代新风。

  “4355”工作模式中所蕴含的创新思路和举措,使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呈现“三大特点”:城乡一体、全域覆盖、上下贯通、资源整合、群众吹哨、志愿报到,做到了工作有重心、活动有平台、服务有队伍、激励有机制,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日照爱心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在摆渡爱心食堂为受助对象包水饺

日照义工联志愿者在学校路口开展护学活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志愿服务浸润心田

  在日照,志愿服务已成为这座城市温暖的底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

  在2020年度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中,我们又看到了这些闪光的名字———“摆渡爱心食堂”创办人滕兆敏,斑马线上的“护学先锋”韩彬,点亮温暖人间的“小火柴”、日照市方舟救援队原队长孙同磊,6年献血超过22000毫升的奉献者任守国,“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创办者、12349助老平台创办人赵桂春,耄耋之年的“消防志愿老兵”王梅平,一路阳光倾情助残的辛伟,等等。爱与奉献是他们生命的注脚,他们用凡人善举诠释着人间大爱,用赤子之心温暖着更多人的心。

  他们播撒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在中心的志愿组织办公区,记者见到了日照市助残志愿者协会的孙娜,她去年加入了该协会,做公益还不到一年,“去年疫情时期,看到我同学在高速路口执勤,觉得做公益很伟大,就加入进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别人。我也时常告诉儿子,只要你有能力,就去帮助别人,永远做一个善良的人。”

  在日照,像孙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中心北面的墙上,我们看到了更多志愿者灿烂的笑脸。据了解,在中心内的“文明实践云平台”上,有50万名注册志愿者、15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活跃在城市乡村,用暖心行动为文明添彩。文明迎亲队、老兵防疫岗、雷锋救援车队等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小巷管家”、五莲雷锋车辆救援、“共青团小草学堂”等一批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让广大群众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浓浓暖意。2020年全市共开展志愿活动17.6万人次、为民办实事26.2万件,搭建起服务群众的“民心桥”。

  有了“文明实践云平台”,就有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新网络,可以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在平台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统一的市县乡村四级志愿服务双向对接系统,实现对全市志愿组织、志愿者管理“一平台”完成,市县乡村四级资源力量、群众需求、活动组织“一平台”对接。

  在该平台上,可以实现志愿服务“菜单式”供需对接:市、区县中心可以汇总发布志愿项目,即“发单”;基层文明实践站所通过党员网格、小巷管家、群众自提,汇总上交群众需求,让群众“点单”,形成“团队发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基层评单、政府奖单”的闭环服务,提高服务时效和质量,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我们搭建起‘文明实践云平台’,就是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加精准,让群众所需得到更快解决,说到底,志愿服务的目的就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赵嘉兵说。

  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温暖

  每当我们看到斑马线上的牵手志愿者,心底总是会深深地感动;每当我们看到碧海志愿行动中的“红马甲”,我们就会由衷地为这座城市而骄傲。志愿服务,让这座城市有了不一样的温暖。

  日照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的启用,标志着我市志愿服务进一步走向品牌化、制度化、系统化、常态化。

  有了中心这样一个城乡志愿服务的“大本营”,依托“文明实践云平台”,搭建起“五区一平台”的架构,独创“4355”工作模式,我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逐步健全完善“日照路径”,必将在传播党的理论、培育主流价值、活跃基层文化、化解民生难题等方面创新作为,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寻常百姓家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切实满足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急,让“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更加丰富、精细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