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业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芒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历史人文价值、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农业生产系统。在中国,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上万年农业发展史创造了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目前,中国拥有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农业文化遗产对促进文旅融合、生态涵养、品牌打造、产业链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等有巨大作用。此次大会主题为“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正是为了推动农业文明瑰宝重焕生机、再添新彩。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蒙着尘土的古文物,而是山野之间生机勃勃的有机体。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创造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价值实现机制,多个省市争相借鉴;内蒙古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有8000年谷子种植史,以敖汉小米为代表的旱作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减贫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绮丽风光,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时下,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物种、生态和景观等优势,带动发展特色农业及文旅产业,将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推进活化利用、活态传承,我国正在走出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缺一不可。从这个角度看,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性,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功能。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成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源泉;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具备显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了启示。不止于具体的品种、技艺、发明,农业文化遗产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更多可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农业文化遗产的世界意义不容忽视。放眼长远,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面临严峻挑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作为多边合作平台,有助于分享乡村振兴的中国智慧,有助于各国遗产地相互交流保护利用的优秀经验,碰撞更多文明火花,共同推进乡村繁荣。着眼当下,受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存在多方面困难,推动各国在减贫、粮食等方面凝聚共识、加强合作,也是共渡难关、共谋发展的题中之义。
20年前,世界粮农组织提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时下,农业文化遗产愈发受到关注,但保护传承工作仍任重道远。如何让古老生产方式适应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如何让更多农户从农业文化遗产中受益,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相关问题有待从业者继续探索。我们坚信:饱含先辈智慧的农业文化遗产,必将在后人智慧中历久弥新,为人类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郑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