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贡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22-11-02 09:16: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核心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教师作为教育之本的重要性也更加突显。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和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和问候,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福。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习,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实践要求,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校训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牢牢把握“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重要要求,擦亮“红色师范”的不变底色

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给“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再次深刻阐明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重要要求。

强基固本,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经验。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薪火相传,赓续红色基因。北京师范大学的120年历史,因深深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而愈加光荣。我们要加强红色校史的挖掘、梳理,让红色校史成为光辉党史的生动写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强化广大师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引导他们爱党爱国、追梦圆梦,把信念火种、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伟大旗帜始终高高飘扬。

奋进建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师范院校是培育“大国良师”的重要力量,也是强师强教的动力引擎。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我们要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学校改革发展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以学校高质量发展助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牢牢把握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要求,努力做中国师范教育的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给“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进一步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师范院校根本职责,完善多学科支撑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大力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四有”好老师,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探索教师培养新思路。2020年,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必扶智”的重要思想,精准服务最后52个国家级贫困县,率先推出定向培养师范生的“志远计划”。2021年,教育部等部门在“志远计划”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面向全国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推出“优师计划”。北京师范大学作为该计划的先行者和实践者,已累计录取1000余名学生,下一步将持续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培养更多卓越教师。

打造教师输送新模式。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体现之一是教师队伍不均衡,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仍存在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2014年以来累计向基础教育领域输送1.1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其中5800余人前往中西部地区从教。实施“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推出就业激励、职后支持、终身服务的一揽子举措,选拔优秀毕业生投身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一线,目前已有774名优秀毕业生成功入选,成为当地教育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开拓教师成长新途径。目前我国共有专任教师1800余万人,在确保增量教师质优量足的同时,如何提升存量教师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通过“国培计划”等项目,累计培训教师、校长园长70余万人次;建成“强师在线”基础教育教师成长公益平台,面向832个脱贫县及全国教师免费开放,现已覆盖各地41万名教师;启动实施“百千万”计划,力争在5年内与中西部一百个县、一千所学校合作,培训一万名县域“四有”好老师。

构建师范教育共同体。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师范院校共同努力。北京师范大学秉持和增强师范教育排头兵的责任感使命感,倡议建立师范教育联盟,积极参加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作为该计划10个组团之一的团长,我们将协同好本组团的8所、整个计划的72所乃至全国更多师范院校,积极构建师范教育共同体,强化信息共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心协力推动我国教师队伍建设。

牢牢把握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要求,勇当加快推进教育改革的先锋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要求,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和群众关切的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努力培养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使命,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首批试点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课程;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建设“运动与健康促进”系列慕课,构建“四维融合”美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项目,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积极服务国家教育决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实力稳居全国首位,文、理、工、管、法等学科综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我们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强化资源整合和体制创新,完善高质高效的智库体系,大力激发学校各类学术机构的创新活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度调查研究,集思聚智、建言献策,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主动投身教育发展实践。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人民期待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在基础教育教材建设、课程改革、质量监测等方面积极作为,为国家教育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贡献力量;顺应信息化、智慧化要求,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快构建“互联网+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元、更便捷的免费教育资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

助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先尊师。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围绕教师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待遇保障等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显著提升。我们着力激励全校教师恪守“教师的教师”这个更高准则,立报国之心、修身之德、育人之业;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传播力、影响力,面向校内外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涵养师道精神和师者情怀,积极营造尊师、爱师、敬师的文化氛围。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教师作为教育之本的重要性也更加突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精神,牢记职责使命,将“红色师范”基因融入为师之道,将爱国报国之志刻进育师大业,努力做教师教育的引领者、教育改革的探路者、教育难题的攻坚者、教育生态的优化者,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8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