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德故居修缮一新 可供参观瞻仰
刘成德故居位于长清区归德街道驻地北2公里处的薛庄村的中心广场北侧,刘成德故居大门口的“刘成德故居”匾额由经济日报高级记者、山东记者站站长、《成德之道》作者管斌书写。盈门是雷锋与刘成德的合影照片,正方门的右侧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门左侧是雷锋给刘成德的赠言:“亲爱的刘成德战友: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室内正中央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下面条几上摆放着雷锋的塑像,以及刘成德各个时期的照片;西侧墙壁上悬挂着刘成德各个时期的奖状、立功奖状及获得的锦旗,下面的一张刘成德曾用过的老式三抽桌上摆放着刘成德当年在部队使用的军壶、穿过的军装,还有他在军队学习的书籍;北墙的东侧上边悬挂着各界给刘成德赠送的锦旗以及与雷锋战友乔安山、学雷锋标兵郭明义等人的合影,下面橱子上摆放着刘成德获得的荣誉奖章、奖杯,还有刘成德助人为乐做好事的不同照片,下面橱子内是刘成德的荣誉证书和各级的聘书;东面墙壁是刘成德获得的锦旗,下面是刘成德睡觉的木床,南门木橱上摆放着刘成德生前所用的收音机、电视机及日常用品,电视中播放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放过的刘成德事迹专题片。
在大门的东侧依然是刘成德生前做饭的厨房,里面是烧柴草的大锅头,还有使用过的各种炊具,可见刘成德老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高贵品质。
院子西侧是刘成德老人家中保留下来的简易棚子,里面放着当年刘成德老人骑过的金鹿牌自行车,还有他使用过的小推车以及种地用的各种农具,见证了当年刘成德老人勤俭持家,勤劳一生。
通过参观刘成德故居,可使人在日常生活中鞭策自己,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雷锋学他一次,他学雷锋一生。1957年至1964年刘成德在沈阳军区服役,1961年3月,刘成德和战友分乘两艘机帆船出海执行任务,夜间返航时,随行的1号船因大雾不幸触礁,船上14名战友危在旦夕。接到求救后,刘成德主动请缨前去救人。他毅然脱去棉衣、腰系大绳,义无反顾地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几乎耗尽全身力气,把腰上的大绳送到遇险船只上,救起了船上14名战友。沈阳军区给他荣记二等功。1962年2月,刘成德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雷锋在纪念册上给刘成德留言:“刘成德战友: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永远学习的好榜样......”直至2019年1月刘成德老人去世,57年来。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走到哪,就把好事做到哪。在部队先后荣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获得“五好战士”等荣誉称号;在企业,他立足平凡岗位,干一行爱一行,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搞技术创新,为企业创收20余万元,评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退休后回村,他坚持35年做村里的“义务清洁工”、连当“义务交警”,连续十几年为五保老人孟庆泉送菜送饭,村里十多位困难群众都接受过他的接济和帮助。刘成德家庭并不富裕,至今每个月退休金才只有800多元。他因早年蹈海救人常年患腰腿疼病和严重的心脏病,速效救心丸总是随身携带。老伴四年前患胆囊癌,先后6次化疗。可他仍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给山东轻工学院困难学生何丽娟送去200元,为汶川、雅安等地震灾区群众先后捐款2000元……
经济日报高级记者管斌专门撰写了30万字《成德之道》一书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六届全国冰心散文奖、济南市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
长清区委、区政府、归德街道专门建立了《永远的雷锋——刘成德事迹展览馆》,分为“永远的雷锋”“战友的追寻”“文明的归德”“精神的传承”四个展区,有200多张图片和50余件珍贵实物。通过静态实物、艺术画面、多媒体展示等形式,集中展示刘成德老人的先进事迹,以及众多长清区道德模范的风采。展览馆现已累计接待40万人次的学习参观,成为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济南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教育基地、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