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心中都住着一个雷锋”——4个不同年代群体讲述他们的雷锋故事

2022-04-19 13:52:37   来源:济南文明网   作者:
  曾经,无数的“雷锋”感动着我们。时至今日,依然有无数的“雷锋”活跃在我们身边。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鼓舞和哺育下,一批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无数善行义举在亿万人民中接力。

  当下的济南,学习雷锋不仅仅是存在于每年3月的“全国学雷锋活动月”。在泉城济南活跃着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每一代人心中都有对雷锋的记忆,不同时期的人们也正用不同的方式和行动传承着不变的雷锋精神。在“雷锋”这个标杆的引领下,在雷锋精神的感召和影响下,人人争当“雷锋”已经拓展到了泉城的每个角落,本期公益之城走进4个不同年代的群体,听他们讲述他们的“雷锋故事”。60年代群体眼里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一面旗帜指引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看到好人时会想起雷锋,我们做好事时,会希望成为像雷锋一样的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吴秀兰表示,“雷锋精神”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而不仅仅只是每年3月的“全国学雷锋活动月”,每一天都可以做身边的好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最好的“雷锋精神”。

  “我们那个年代对学习‘雷锋精神’深有感触,小时候,我眼中的雷锋就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先锋模范。现在我感觉‘雷锋’就是一种心中的动力,指引着我们为人民群众服务。”

  吴秀兰先后与20多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他们中有的入伍当兵、有的在医院工作、有的在大学读书,但都称呼吴秀兰为“妈妈”。除了资助学生上学,闲暇时间,吴秀兰还经常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他们也经常和我一起去帮助别人,我把每一个资助的孩子都当成亲生子女一样对待,孩子们也都叫我一声‘妈妈’,有些孩子有了能力后也开始帮助别人,我觉得为了这份‘妈妈’的责任,我会将爱心一直传递下去。”吴秀兰说。

  “我是1964年出生的,可以说从小就在‘雷锋精神’的沐浴下成长。尤其是入学后,虽然当时对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知之甚浅,但‘学雷锋做好事’在心里扎下了根,经常从书上描摹毛主席书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经常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如给烈军属户扫院子、扶老人过马路、帮助生产队拾麦穗等等。那时写作文,也常用‘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句,这也是从《雷锋日记》中学来的。”齐建水是济阳区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队队长,常年带领文艺志愿服务队活动于机关、社区、学校、乡村、企业,以社会志愿服务的方式积极投身公共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齐建水认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在任何时代都放射着耀眼的光芒。“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已成为一个文化道德符号,并内化为国人精神图谱上的一座丰碑。

  “‘雷锋精神’的不断传承与延续,构成了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要想传承雷锋精神,就要根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志愿者既在贡献力量、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也在传递爱心、传播能量、传承文明。每一位公民身上都肩负有传承和弘扬志愿精神的责任,要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时代力量。”齐建水说。

  “‘雷锋精神’很高尚,又很平凡。学雷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时刻为他人着想,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可以针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充分利用自己的专长,给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让雷锋精神生生不息,世代相传。”齐建水说。

  70年代群体眼里的雷锋精神——

  “付诸行动把‘心中雷锋’变成‘现实雷锋’”

  “雷锋精神是奉献精神,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平凡的工作中、平静的生活里,做一件举手之劳的好事,一点一滴的累积。学雷锋是不需要条件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岗位都可以学雷锋。只要你想、你有心、你愿意,从身边做起。”作为一名服务市民的公交驾驶员,管力峰这样理解“雷锋精神”。

  管力峰表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对学习雷锋精神认识比较单纯,仅仅停留在表面认识,最常做的就是去敬老院打扫打扫卫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对雷锋精神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1年,管力峰和他的徒弟组成了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他们参加了多项公益活动,新春佳节为乘客送上祝福口罩、参与“爱涌泉城”活动,为“爱心厨房”献爱心、“六一”儿童节和山区的儿童欢乐过节、中高考为广大考生护航助力;黄河滩边,他们劝阻到河中嬉戏的儿童;中秋佳节,他们陪伴老人、留守儿童和“星星的孩子”;寒冬来临,他们又邀请环卫工到车队做客,为山村的孩子编织爱心围巾……

  “我们那个年代,最深入人心的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管力峰认为,学习雷锋精神还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和宣传,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通过宣传教育让大家都能动起来,人人做公益活动。

  1975年出生的济南星星火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孙志强说,走上公益服务的道路不是偶然,而是雷锋精神的助推。“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全国上下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小学门口那面印有雷锋头像的影壁墙在我心中‘种下’雷锋精神的种子。”小学和初中期间,在老师倡导下,他成立学习雷锋小组并担任队长,对村里的一些“五保户”老人、没有儿女的老人分批分组定期去照料,深受老人的喜爱,邻里的夸赞。

  “等到毕业后参加工作,我重新拾起了做公益的想法。于是集结了志同道合的老乡,本着为身边人解决困难的初衷,成立了爱心团队。做公益没先后,正如我们团队的名字一样,一起在公益路上去点星星之火、造燎原之势,打造‘随手公益’。”孙志强认为,学雷锋就是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随手公益”的氛围,是点滴之间的奉献和持之以恒的坚守。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付诸行动,付诸当下。“学雷锋不是一天的事,是一辈子的事。‘学雷锋日’不是‘一天’是‘每天’。学雷锋不一定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踏踏实实地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走在马路上,弯弯腰捡垃圾;公交车上,起身给需要的人主动让座;树苗被风吹倒的时候,把它扶正等,这就是学雷锋。”

  “‘学雷锋’不能流于形式,重要的是传承他的精神,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中,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学习雷锋,我们就应该把雷锋精神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导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到自己真正的追求,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孙志强说。

  80年代群体眼里的雷锋精神——

  “坚持公益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学习雷锋行动不能停,学习雷锋精神不能丢。”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张敏是一家古筝学校的代课老师。从农村走出来的她特别能吃苦,因为热衷于做公益,在大学期间她当选了社会实践部副部长,20多年来,她从未间断地做着公益,并且乐此不疲。

  “这是最近新上的一批书籍,有些是我们自己采购的,有些是社会上爱心人士募捐得来的,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3月11日晚上,抽出一点时间,张敏忙着整理她的“爱心书屋”里面的书籍。

  2017年,张敏筹措资金建立了“爱心书屋”,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免费读书。平日只要有空余时间,她就到“爱心书屋”里整理图书。不久前,她通过自购和募集的形式,又补充了一部分图书,让“爱心书屋”的书籍更加丰富。在张敏的努力经营下,5年来“爱心书屋”已经成为许多孩子常去的地方,尤其是一些贫困的学生,他们经常来书屋里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学习雷锋精神的意义在于我们自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不求任何物质上的回报。”张敏说。

  张敏曾记得有一个广告,里面是这样说的:公益活动就像是一盏灯,温暖着前进的路。广告里的一个个公益活动虽然很微小,大多是着眼于身边小事,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他们的存在,就能温暖人们的心灵。

  “我们学雷锋精神就是要做好事、做好人、做帮助大家的人、做团结互爱的人,我们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人人做公益活动,人人为国家着想。”“80后”志愿者刘春辉是“爱涌泉城”公益平台成员,不久前,他带着生活用品和资金前去看望了他资助的孩子。

  这不是刘春辉第一次奉献爱心,在这之前,他已经捐助过许多困难家庭。“我是个孤儿,生活很艰苦,从小吃着‘百家饭’长大。现在有能力了,就想力所能及地回报社会。”刘春辉说。

  刘春辉出生不久,父母便相继去世,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直到上初中时刘春辉也没穿过一件新衣服。自幼生活艰难的经历,让他产生了长大后帮助他人的想法。

  “雷锋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刘春辉说,“在抗击疫情中,我们看到很多活跃在我们身边的‘雷锋’,他们是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他们坚守岗位、不辞辛劳,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都在默默践行着雷锋精神。

  这些年,刘春辉在公益的道路上一直没闲着,每年高考期间他都会开展志愿服务助力公益活动;经常去看望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生活用品和资金;看望需要帮助的学生。“人活着的价值是自己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你帮助别人时所获得的快乐是做任何其他事所不能比拟的。”刘春辉说。

  90年代群体眼里的雷锋精神——

  “新时代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内涵”

  “有人问我,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雷锋?年轻人为什么选择做公益?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只有为他人、集体、社会作出贡献,人生才更有意义,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雷锋精神在我心中有两种诠释,一个是主动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与人为善,积小善成大爱;二是去学习、赞扬、追随那些愿意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十佳泉城义工获得者,绿色同心圆公益基金负责人周冠杰是一名在公益这条路上走了16年的“90后”公益人。

  “这是一个偶像的时代,在新时代,我们也应该追雷锋、张思德这样的‘星’。那些曾经当之无愧的红色偶像其实并未离我们90后远去,雷锋精神的标签随着时代的进步,也注入了更多的新内涵。”周冠杰说道。“有人说,年轻一代是精致的利己者。其实,这代90后最被忽视的优点恰恰就是善良,他们是被素质教育提升起来的一代。90后确实有自我的一面,但个性张扬与做好事并不矛盾。就像有人通过玩游戏获取能量值,用能量值向荒漠化地区捐赠树苗,在娱乐中同样能够让爱心得以实现。”

  “90后的成长年代正好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现在90后逐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挣钱固然重要,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希望大家也不要忘了,我们马上就要成长为这个社会的脊梁,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有句话叫‘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周冠杰认为,今天,我们依然要坚定雷锋精神、守护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

  “第一次接触雷锋这个名字是在小学课本里,我被他乐于助人的事迹深深感动。应该就是那时候,雷锋精神的种子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许钊是济南慈善刘成方源艺术家义工团长清分团的团长。

  “雷锋精神是什么?小时候觉得是一句口号,离自己有点遥远。渐渐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应当是尽自己所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可以帮助的人。”小时候他并不知道学雷锋到底在学什么,只知道捡捡纸片、帮助别人就能让家长和老师表扬,自从当了志愿者后,他更体会到‘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不只是一句口号。

  “雷锋精神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因为我在做公益的过程中需要去承担很多角色,每当我面临这些挑战的时候,我就会想起雷锋精神。”许钊说。

  “90后不是自私、冷漠的代名词,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做对社会好的事,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认为这是最好的学雷锋。接下来,我将继续坚守使命与责任,奉献自我,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