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风,拂绿齐鲁大地
推动文化“两创”,美德引领风尚
“大家看这里,忠信做人、尊老爱幼、结谊亲友、扬善积德,持家报国、秉公守法、励志创业、勇于任事……这是我自己总结的家风家训。”近日,在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四女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王合平老人对乡亲们讲述着自己的家风家训故事。
77岁的王合平,是镇上“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讲志愿者,也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员。为了宣传家风村风,老人主动申请在自家庭院里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用一次次情真意切的宣讲,带动村风民风不断提升。
“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是近年来山东的一项重点工作,旨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带动优秀传统文化泽润齐鲁、引领风尚。
与武城县相距四百公里的潍坊诸城,同样有着不小的改变:以前,哪家逢白事,一场丧葬下来少说也得七八千元;现在,传统的三日葬缩短为两日葬,从前的亲属披麻戴孝改为佩戴小白花,吹吹打打变成了灵车奏哀乐……诸城市各基层党组织发挥党员干部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有人带头做,有约大家守,逐渐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这些规矩,还写进了村规民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融入日常。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了重要阵地,志愿服务成为重要形式,“厚道齐鲁地、美德山东人”的形象,结结实实树立了起来。
树立“文化泰山”,传承雄厚文脉
初冬时节,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山东单元里,《儒典》引人注目。从先秦时期孔子编订的《诗》《书》等传世经典,到今天《十三经注疏》文字校勘工作新成果;从学理逻辑严密的经解,到研究性的儒家经典著作……在《儒典》的浩繁卷帙中穿行,中华文明的底蕴和风采令人沉醉。
近年来,山东聚力打造研究阐释新标杆,深入实施“山东文脉”工程,挖掘齐鲁历史文化资源。“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复制回归珍稀汉籍1600余种,启动编纂6000多种、13亿字的大型文献《齐鲁文库》……巍巍“文化泰山”,在新时代的山东挺立。
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是山东推进文化“两创”的创新之举。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介绍,山东将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辐射带动曲阜、淄博、泰山、崂山及沂蒙、胶东、渤海、鲁西等八大特色文化片区,构建“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引领、一条文化交通线贯穿、四大文化体验廊道示范、八大文化片区支撑、全域文化‘两创’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满足人民需求,丰盈精神生活
今年9月,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创演的戏曲《公鸡过寿》,荣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这部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剧团每年下村演出500多场次。我们在送戏下乡过程中与老乡们聊天时,听来一个关于办升学宴收份子钱的故事,便创作了《公鸡过寿》这部戏。”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介绍。
为持续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山东不断完善“一村一年一场戏”服务机制,采取“为群众送小戏小剧”和“群众演给群众看”两种模式,充分调动基层文艺团体、文化志愿者、群众爱好者等各方面的文化参与积极性,推动文艺创演工作长期可持续发展。
“城市书房”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灯塔。为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近年来,山东打造了一批集数字阅读、艺术展览、轻食餐饮等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让文化常驻百姓身边。
“增进人民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将提高文化惠民效能,推动文化‘两创’全方位嵌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