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文明实践活起来 群众生活美起来

2022-09-20 09:09:29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作者:
文明是一座城亮丽的底色,文明实践如静水深流浸润群众心田,又如战鼓擂响催人聚力奋进。遍布各地的政策宣讲、形式多样的积分兑换、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如今,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植根于泉城大地,在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图片

济南日报 崔健 摄

家门口“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听一堂理论宣讲、做一次文化手工、上一堂亲子课程……在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居民群众想要体验的趣味活动在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都能满足。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进一步延伸,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高质量、有特色、走在前,二七新村街道结合辖区实际,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家家户户,激发辖区精神文明建设新活力。

街道深入挖掘各社区特色,整合红色教育、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资源,发挥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阵地职能,打造了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组建了30余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文艺演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文明实践发展成果。

为不断整合资源,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街道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载体,发挥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传播功能,开展学习交流和宣传教育活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同时,街道以8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组织辖区党员干部、网格员、楼长等志愿者积极开展暖心便民服务,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街道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丰富居民生活相融合,结合辖区实际开展各式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接下来,二七新村街道将继续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重点任务来抓,积极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创新文明实践载体、汇聚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引领文明新风尚在辖区实起来、强起来。

“15分钟服务圈”将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槐荫区持续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进一步打造以社区、村文明实践站为圆心的“融志愿·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让更多的市民群众“融”入创建工作、“融”进城市发展。依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志愿服务总队建立17支志愿服务队,为广大市民提供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普惠民、医疗健康、敬老爱老等多种内容与形式的志愿服务。各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5支以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3支以上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常态化了解群众需求,及时提供关爱帮扶。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同样需要榜样去引领。自2008年以来,槐荫区已经评选出道德模范132名(组),涌现出“泉城女侠”张业爱、“蓝天英雄”冯思广等全国先进典型,他们在槐荫建设发展进程中树立起一座座新时代槐荫精神航标。槐荫区各个道德模范展现出平民英雄的风采,彰显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美德品质,鼓舞着槐荫广大干部群众向上向善、见贤思齐。

下一步,槐荫将组建道德模范宣讲团,深入社区、农村、机关、企业、学校开展事迹巡讲活动,引领新时代槐荫社会文明风尚,为推动全区“125510”高质高效落实,担当“西兴”龙头、争做“中优”先锋、打造“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提供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持。

文明实践为重点工作凝神聚力

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营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近日,起步区崔寨街道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各村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在辖区各村广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吹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号角,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再提质。

行动中,崔寨街道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带领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全面清扫村内道路垃圾,铲除房屋住宅周边的杂草、碎石,深入清理藤架下、菜园里、小路旁的落花、落叶。村民也在创建氛围下积极参与,纷纷拿出工具上街打扫。一件件鲜艳的马甲在红旗下忙碌,一幅幅文明的画卷在崔寨街道展现……街道上下同心、笃行不怠,用铁锨掀起全民创建的热潮,用扫帚扫出文明实践的大道。

下一步,崔寨街道将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聚焦聚力工作难点和新问题,不断提高整治能力和整治水平,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力量、有监督的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出贡献。

为持续做好安全维稳和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护航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天桥区工人新村北村街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整合共享志愿者资源,启动新一轮安全生产“大体检”,强化隐患排查、问题整改,筑牢辖区安全生产“防火墙”。

强化责任促安全。街道班子夯实“一岗双责”,立足分管工作,围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队伍建设等各分管领域中存在的隐患问题,时刻警醒、检视分析、查找漏洞、制定措施,做到思想上脑中有弦、风险上心中有数、决策上心中有谱、举措上手中有招。

提档升级筑屏障。按照“专兼结合、一专多能、一队多用”的原则,对街道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多项业务培训,强化消防灭火、防汛减灾、地质灾害、搜救应急、疫情防控等各类专业化应急能力,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和实战水平,同时更新补充消防安全设施,增加安全设备百余件,切实提升全办火灾预防、扑救、应急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

广泛宣传抓教育。针对飞线充电、燃气安全隐患等问题,街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发动辖区企业责任单位学习《安全生产法》,组织消防安全演练,发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宣传,通过组织居民观看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册等活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安全检查堵漏洞。重点对缤纷五洲、山东通讯城、齐鲁鞋城商圈及辖区内餐饮业等“九小”场所用气用火、电路安全、逃生通道、消防设施配备、居民电动车充电等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完善闭环监督机制,定期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回头看”,攻克一批、解决一批顽瘴痼疾,确保隐患得到长效性、稳定性、巩固性整治;严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查摆并解决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压茬推进、系统治理,确保工地建设稳步推进;严格落实“场所码”使用,监督各商户按规定设置“场所码”并张贴于入口醒目位置,严格落实“两提醒”各项事宜,做到“一店一码”,对破损的“场所码”及时更换,专人负责督促戴口罩、测温、扫码、亮码等事宜,做到逢进必扫、逢扫必验,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

“五聚”之地聚出群众满满幸福感

“这样的节目太好了,就是演的我们村的支部书记,真人真事,节目正好演出了我们的心里话,以后多来演唱,我们老百姓都喜欢看。”看完理论政策说唱团的演出,平阴县榆山街道东阮二村群众孔大爷高兴地说。榆山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政策理论说唱巡回演出送到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群众家门口。群众观看后,情不自禁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今年以来,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走深走实,平阴县榆山街道积极探索打造新路径,整合多方资源、聚焦群众需求,真正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聚观影、聚读书、聚演出、聚宣讲、聚人气的“五聚”之地,成为群众最爱去的“红色殿堂”。

聚观影,点单服务暖民心。榆山街道将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化身为电影院,通过志愿者对群众的点映需求进行摸排,形成“电影点映菜单”,实现差异化、精准化“点映”,变“送电影”为“选电影”,满足老、中、青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常态化开展“一月一村一场电影”放映活动。结合移风易俗,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街道在电影片源上精挑细选,选择一批爱家、爱党、爱国并讴歌时代精神的影片以及平阴廉政微电影进行放映。晚饭后,看上一场电影成为丰富群众日常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文化大餐”。目前街道已放映电影80余场次,观众近2万人次。

聚图书,温暖阅读润民心。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乡村复兴少年宫等文化阵地,让静止的书籍动起来,开展图书公益行、温暖阅读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赠送书籍、趣味阅读等形式,让书屋成为辖区群众的精神乐园。

聚演出,文化下乡乐民心。街道探索建立优秀节目库,推进“一村一年一场戏”,把演出舞台送到群众家门口。原创作品《创城记》《巧防诈骗》《战疫必胜》《社区书记战疫情》等节目紧密结合当前重点工作,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将理论政策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呈现在舞台上,变“宣讲”为“说唱”、变“空洞说教”为“生动演绎”,取得较好反响。今年以来,榆山街道组建“五老”政策理论说唱团、红丽政策理论说唱团、莺歌燕舞舞蹈队等16支近300人文艺演出队伍及宣讲团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活动60余场。

聚宣讲,传播思想强信心。街道积极挖掘和利用本地资源,结合群众需求,定制宣讲内容;放宽选拔渠道,组建“草根”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场所,整合为峰讲堂、廉政讲堂、法治讲堂等阵地资源,成立7支宣讲队伍,各个宣讲队通过“你来点我来讲”“菜单式”宣讲活动,推动政策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打造“理响榆山 语润万家”宣讲品牌注入源头活水。目前街道已开展系列宣讲活动200余场,听众3万余人次。

聚人气,志愿服务献爱心。街道将美德健康生活方式、移风易俗、社会治理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立以“讲、帮、带”为重点的志愿服务队伍,动员群众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公益活动,通过“菜单化”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截至目前,榆山街道通过“文明实践云”平台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43支、活跃志愿者4000余名,总服务时长达7.5万余小时,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送到百姓身边。街道把志愿服务作为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举措,更是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人心人气聚集之地,让文明实践氛围日益浓厚,让群众感知“文明温度”、参与“文明实践”、共享“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