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朵朵“蒲公英”绽放 播撒文明进万家

2022-11-17 09:44:40   来源:   作者: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而如何让文明实践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市中区舜玉路街道把志愿服务作为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力量,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载体,以传统文化为动力轴,把群众需求作为着力点,让一系列接地气、有活力、受欢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趣味手工进社区,

幸福生活“结结”高

对折、绕绳、打结……一根细绳经历几十道“工序”后,演变成上百种不同的绳结,它不仅造型优美,还寓意吉祥。

图片

近日,伟东新都社区科普大学“中国结编织”课程正式拉开序幕,为社区居民送上了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

课堂上,科普大学老师从“中国结”的起源、发展讲起,为大家介绍了“中国结”的种类以及编织的手法技巧,并详细演示了几种编织步骤,同时还分享了制作的“奥秘”——“光会编线还不够,中国结讲究美感,所以调整绳结的位置更重要!”

此次课程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增进邻里关系,也让大家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柳编技艺,

感受指尖上的非遗

五颜六色的藤条在手中上下翻飞,精巧的技艺看得人眼花缭乱,不到一个小时,一个精致的饰品就诞生了,这是11月14日下午在活动室内的情景。当天,街道妇儿家园邀请柳编艺人陈敏来到社区开展“非遗柳编”活动,很多居民都见证了这一“绝活”,并亲自动手尝试。

图片

课堂上,陈敏老师用手中的几根柳条作为“教具”,一步步演示穿插技巧,讲解着不同的编法以及如何配色等,孙阿姨说“柳编太漂亮了,不止是工艺品,还是非常实用的收纳容器,之前就上过陈老师的课,一听社区开课后就立马报了名,打算跟着老师好好学!”

柳编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广大居民喜爱,借助活动开展,进一步加深居民对非遗技艺的了解,也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大家对生活的热爱。

相聚“四点半”,

社区教育注入“家力量”

学校下课早,家长下班晚,“时间差”里孩子常常没人管,这让不少家长都十分头疼。

为了填补看管“空档期”,街道联合妇儿家园重启了“四点半课堂”,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了学习阅读和文娱活动的好去处。

图片

同时积极链接山东财经大学和济南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组建了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帮助青少年解决课业上的困难,用爱和陪伴为辖区孩子们打造冬日里的“温暖课堂”,共同守护辖区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

慈心一日捐,

公益同行放大爱心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营造关心关爱社会困难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街道开展了2022年“慈心一日捐”活动。

图片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动员下,不少社区居民、老党员和热心企业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传递暖心善举,为困难群众救助贡献一份力量,其中,伟东新都社区德尚物业捐款3000元、众汇物业捐款2000元,舜新社区德尚物业捐款3000元。

下一步,舜玉路街道将持续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新路径,不断增强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真正让文明实践“蒲公英”扎根社区、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