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闹新春(一)
农历腊月二十八,记者来到六盘山脚下的隆德县红崖村时,宁夏西海固已暮色四合。
巷道上挂满了大红灯笼,欢声笑语伴着浓重乡音。踩着石板路上的斑驳残雪循声踅去,老树下的小院内架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灶口喷卷出金黄的烈焰。“煮牛肉呢!”主人王唤涛热情地揭起锅盖,香气随山风四溢。
北屋靠窗摆了两排大缸,装满了自酿的烧酒。“酿酒20多年了,一开始自己喝,后来陆续有人来买,就干脆把家改成了作坊,现在一年能卖5吨多。”王唤涛伸出一把手说,独家秘诀就是咱背靠六盘山这个天然药库,生态好了,野生的党参、黄芪、灵芝泡酒都特别好,山上还有鹿、狍子,连豹子都吃得胖乎乎的。
从王唤涛家出来,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一个青砖灰瓦的院落内,几间屋子灯火通明,人声欢腾。村主任在院子里喊了好几声,才见一个小媳妇奓着一双油手从厨房跑出来。她叫潘娟娟,因闽宁协作在福州的鞋厂工作3年,嫁到这个村后,就带着一家人开起农家乐,主打当地特色菜“隆德暖锅”:“我和婆婆是主厨,公公和老公烧锅、端菜。”说话间,电话铃响起:“能成!那给你把锅烧上。”
挂断电话,潘娟娟用手背揩了揩额头的汗:“这两天人太多,房间都满了。我们用的是炭火砂锅,细火慢炖,但要先烧个40多分钟,老主顾都是提前说,来了就吃,不用等。”
“走!村里美术馆写春联哩,去看看。”不知谁提了一句,引得大家连声叫好。
到门口时,美术馆负责人杨勇看到自己满手的墨汁,伸出欲握的手又缩了回去:“你看,县里的几个书协副主席都在,连夜赶写春联,每年要送出两三千副。”
一副“六盘山下逢盛世,百年古村沐党恩”引起村民杨国权的共鸣:“我们红崖村是个百年古村,1935年红二十五军先遣部队就在村里宿过营。”
“咱们现在这好日子哪来的?还不是共产党给的!”杨国权自问自答。
已近子夜,听说还有十几个村民在扎花灯,记者来到4公里外的花灯厂,这里的花灯除了供应当地,还卖到厦门、海口等地。裱糊车间内,村民王永红和工友正刷胶、裁布、喷色、贴花,3米多高的“玉兔报春”在一双双巧手下栩栩如生:“这是年前最后一批,今晚不睡了,明天早上干完收工!过几天,秧歌和花灯就起来了,还要巡游呢,热闹得不得了,你们一定要来看!”
结束采访,道路两侧璀璨的花灯、大街小巷闪烁的火树银花,与满天星斗交相辉映:西海固,过年了!
三坊七巷福满地
佳音暖心田,喜讯传八方。这座城,以福为名,迎春纳福,格外的温暖与幸福洋溢在街头巷尾。
这里是福建福州。有福之州,幸福之人。
福州人的春节,离不开坊巷里的年味儿。新岁将至,恰阳光明媚,从城北福山出发,走过蜿蜒曲折、依山而建的休闲步道——福道,南下至历史文化名街区“三坊七巷”,东拐进安泰河沿的朱紫坊,再一路南下至福街,穿行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坊巷间,徜徉在一座座历史久远的古厝里,遇见这座城无尽幸福的故事。
坐落在三坊七巷内南后街7号的严复翰墨馆,正忙于准备春节期间的“文化套餐”:300余件严复翰墨作品将与游客见面。“先辈用自己的努力造福了中国,我们也应在传承先贤的精神文化中感恩并共同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说。
“这个是‘多’字,这个是‘田’字,这一整个是‘福’字,我说对了吗?”一位小朋友对着福文化展板上的“天下第一福”认真比画着,站在一旁的三坊七巷讲解员林斯琦笑着为她点了个赞,“能让游客了解福州的文化,爱上有福之州,收获的是满满的成就感”。
春日暖阳升腾了坊巷间的烟火气,古厝中飘出淡淡的肉燕香。同利肉燕第四代传人陈君凡今年70岁,还有着不输年轻人的精气神,“赶上了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好时代,才有我们老百姓今天的幸福生活!”陈君凡说。
来到位于朱紫坊的乐觉馆,一群孩子围着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张含弓学习福州十番音乐的特色乐器。院落里乐声动人,笑意满满。“今天的孩子对文化敏感又兴趣浓,我特别愿意与他们在一起。”张含弓向记者道出新春愿景:将闽都文化和福州本土音乐升华为快乐与幸福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里,让幸福早日开花结果。
步入开街不久的“福”文化主题街区,这里的年味多了些潮流气息。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牌、简约时尚的红兔子气球、藏在古厝的咖啡酒吧和现代艺术展,展现着新时代青年对“福”的崭新诠释。
彩灯遍张玉兔灵
“比传统庙会‘轧神仙’还闹猛!”腊月二十九,江苏苏州市民王晓辉站在姑苏区新春市集入口处,眼前年货摊、非遗体验亭一溜儿排开,争相做出好看的门头吸引游客,一时间他的眼神不知道该往哪儿搁才好。
老字号推出松子糖、苏式糕团,非遗传承人带来核雕“十八罗汉”、双面缂丝“牡丹花开”……美轮美奂的苏式手作扑入眼帘,香气袅袅的姑苏美食钻入鼻孔,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游客。
最抢眼的还属苏灯。“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苏灯起源于南北朝,唐宋时就十分兴盛,岁末年初,“灯彩遍张,不见天日”。而此时,市集上“美玉兔”“禧兔兔”造型的兔年灯彩,苏式园林花窗灯、江南韵系列灯……同样令人目不暇接。
一个灯彩摊位前,苏州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汪丽秋正手把手教来游玩的年轻人扎兔子灯。“做一盏苏灯,得经过十几道工序,你得学会十八般武艺!”汪丽秋笑着和游客聊起来,“根据现代人的审美习惯,我们将传统兔子灯做了一些改良——‘大号兔’缩成‘迷你兔’;挑灯笼变为手拎,有的还可背、可挎;色彩上,除了传统的红白两色,还新增了年轻人喜欢的马卡龙色、莫兰迪色系……”
花灯不仅是灯彩,更是苏州人心头最温暖的记忆。“我小时候,物资匮乏,每逢新年,祖母在家里用竹篾扎一个兔子灯,用绵纸剪毛裱糊,画上眼睛。哪像现在这手工活越做越精巧!”王晓辉在摊位前仔细看着,准备挑选一件送给外孙女:“现在的孩子,真个是幸福太多啦!”
南宋诗人范成大有诗云:“侬家亦幸荒田少,始觉城中灯市好。”的确,只有家中五谷丰登、幸福安逸,才有心情观灯、赏灯。“这是三年来老百姓心情最放松的一个春节,大家都想出门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一手拎着大包小包美食、一手提着兔子灯,王晓辉大声向记者告别:“等元宵节,我带全家人一起来赏灯。你看,这灯彩多亮堂!兔年准定红红火火!”
金沙璀璨古蜀现
农历腊月二十九,暖阳和煦,蜡梅绽放,精神矍铄的“老成都”潘夫文专程来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参加盛装回归的金沙太阳节。特色展览、金沙花市、主题灯组、风情演艺等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新春时光变得格外温暖。
作为成都城市符号、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金沙遗址,生动反映了古蜀人的太阳崇拜。金沙太阳节致力通过轻松、亲切的方式,阐释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陪伴群众度过一个个热闹喜庆又有文化味道的春节。对很多成都人来说,新春逛太阳节,就像与家人团聚一样成为一种期待。潘夫文说:“过年不逛太阳节,总觉得少了点啥!”
展馆之内,太阳神鸟金饰、黄金面具、青铜立人等2000多件珍贵文物,生动还原出古蜀金沙丰富的生产生活、精致的艺术审美、神秘的宗教信仰。英国V&A博物馆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成渝地区漆艺特展等重磅大展,也让不同文化在此碰撞出火花。
展馆之外,鲜花正盛。“我们以金沙遗址考古发掘材料为依据,用鲜花呈现了古蜀金沙宜人的生态环境和古蜀先民对自然的浪漫幻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带领记者穿过“金沙花市”拱门,一座大型神鹿艺术景观映入眼帘,充满自然野趣的花艺小品围绕其外,营造出富有层次的花境,吸引着游客竞相打卡拍照。
夜幕降临,华灯亮起,熙熙攘攘的游客瞬间沉浸在斑斓的光影世界。一组组造型独特的彩灯,把神秘的古蜀文明鲜活地呈现在游客眼前。标志性的青铜面具自不能少,今年的灯组更是完整再现了古蜀人制作玉器和青铜器的全过程。各式造型的兔和来自50多家文博机构的兔文化文物图片融入灯组,简直萌翻了!畅游在灯的海洋里,潘夫文开心地说:“灯会有了,年的味道就有了!”
从大年初一开始,灯海里的舞台上,有近百场风情演艺轮番登场,带领游客踏上妙趣横生的博物馆之旅,进入欢乐喜庆的新春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