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共识为行动 用真心守护童心

2023-06-19 13:41:52   来源:中国文明网   作者:
少年儿童是一个社会蓬勃向上的力量,美好的童年是长大后安放于内心的底气。日前,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等10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用心用情帮助解决散居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共同向社会公布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十大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呵护少年儿童成长空间已经成为共识,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正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少年儿童犹如春日的朝阳,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蓬勃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每一代人在成长中也都会遇到属于这一代人的挑战。如何在心理健康、人格养成上给予困境儿童更多的帮助?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安全用网?让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家长和学校的职责所在,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童看世界的视角与成年人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将“儿童友好”纳入考量。对儿童的关心爱护体现于城市发展的处处细节和公众日常生活的点滴习惯之间。例如,设置高铁站儿童等候区,打造图书馆儿童一米读书角,对医院进行适儿化改造等。同时,除了完善基础设施外,儿童友好的理念还在于倾听儿童的自由表达,尊重他们的想法。中小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妨多加一些“社会公民”课程,对孩子的创意表达给予充分鼓励,以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方式安排教学活动……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从小就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而成长为根植家国情怀、能够担当时代大任的青年。

“陪伴是最好的爱,可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可以温暖生命所有的岁月。”童年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重大,多加关注儿童成长中可能会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路径,才能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港湾。例如,江西各地打造的“童心港湾”,为联合社会力量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公益事业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路径。父母外出务工,缺少陪伴的孩子有怎样的心里诉求?如何均衡教育资源,为乡村学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在充分呵护儿童成长环境的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当通过劳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孩子明白“吾辈当自强”,培养能吃苦、敢担当的国家栋梁。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教育,润物无声胜过千言万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说到道,电子媒介正在消解童年,童年伴随着媒介使用的变迁被逐渐解构。自媒体时代下,良莠不齐的信息和流量文化对少年儿童的影响无所不在,对此,父母应当做好正确引导,帮助孩子提升媒介素养和鉴别不良信息的能力。同时,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优秀品格融入日常的家风建设,将孩子培养为新时代好少年。

儿童的培养关乎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全社会化共识为行动,培土护苗、立德树人,就能够让青少年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顶梁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