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出文明路 蝶变一座城
2018年至2021年,济南连续四年位列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省会、副省级城市组别第一名,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2021年,济南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首批试点,文明创建“济南模式”在全国叫响。
【主文】
72岁的济南市民辛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17年11月22日这一天,济南市举办全国文明城市挂牌活动,自己作为两位市民代表之一,受邀揭牌。
因为长期给济南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辛安被称为“建言大王”。他回忆,“那一天,我们700万泉城市民都很激动,这是20年努力的结果。我们的成功归功于市民,荣誉归于市民。”
从“摘得金牌”那一天起,济南就踏上了“守护金牌”、“擦亮金牌”的城市蝶变之路,把文明创建自觉融入到全市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
在2018年至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中,济南连续四年位列省会、副省级城市年度测评第一,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受到中央文明办通报表扬。2021年,济南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首批试点,文明创建“济南模式”在全国叫响。
如何向更高水平、更高标准的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迈进?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说,“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文明创建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让广大市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济南街头即景,社区环境明显改善。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拆违拆临’,拆出了一片新天地”
每天早上,居住在济南市市中区乐山小区的辛安都会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晨练。这里绿化景观精致大方、休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离家只有几十米。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济南的口袋公园遍布各小区门口、街边,市民可以遛娃、锻炼、休憩。人在绿中停、绿中行。推窗见绿、转角入景、开门进园,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已成为济南人的生活新常态。
辛安将这一变化,归功于2017年济南启动的“拆违拆临”行动,“‘拆违拆临’,拆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回忆,济南以前老旧小区居多,有的小区有乱搭乱建的棚户,特别是一些不正规的露天烧烤店等,每天乌烟瘴气,周围住户很不满意。小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杂,交通很拥挤。“临建违建成片,基础设施滞后,‘大县城’‘土里土气’一度成为省会济南的尴尬标签。”
2017年1月,济南启动史上最大规模拆违拆临、建绿透绿行动。按照“先政府后个人,先党员后群众”原则,先啃硬骨头,坚持依法拆违、有违必拆。山中的野别墅、路边伸出的违建“舌头”、违法广告牌等一一被拆,取而代之的是红花绿树、文化长廊、健身广场。
拆违必然会带来部分人利益受损,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2017年6月,辛安与16名群众一起,通过“济南市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写信,高度评价了“拆违拆临”行动,称“‘拆违拆临’顺应了民心、伸张了正义、体现了担当、树立了威信。”
建在市中区的一个口袋公园。推窗见绿、转角入景、开门进园,15分钟社区生活圈已成为济南人的生活新常态。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自市民的肯定,让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舜华社区的王速成老人也坦言,济南市的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抓住了文明创城的“牛鼻子”。
70岁的王速成退休这10年,见证了济南的变化。“没创城时,街道脏乱差,老百姓不敢开窗户,怕臭味进来。我们也不敢出门,没有晨练。政府通过拆违拆临、建绿透绿,把城市的死角变活变绿了。现在方圆不足百米就有一个口袋公园,已经成为济南的靓丽风景线。”他举例,他的一位邻居腿脚不方便,以前不愿下楼,现在每天坚持下楼走20分钟,既锻炼了身体,又满足了日常生活需求。
“文明创建的过程,就是持续解决城市顽疾、补齐治理短板的过程。济南紧盯薄弱环节,加大整治力度。”济南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济南市深入开展拆违拆临、杆线入地、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行动,拆违拆临超1亿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000余万平方米,精细精致管理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除了强力治乱,近年来,济南市还强力治脏,首创城市家具一体化综合保洁作业管理模式,主次道路机扫率、洒水率达到100%,人居环境更加整洁。强力治堵,“两横三纵”空中走廊成环成网,济南地铁快步进入“换乘时代”,“万里黄河第一隧”建成通车。创新开展“路口革命”,104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向社会开放,文明交通的济南模式在全国推广。
从“创城我知道”到“创城我报到”
王速成还有一个身份是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志愿社团团长。
济南创城这5年,他将其分为“创城我知道”“创城我报到”两个阶段,“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人人参与、家家奉献,这个转变是济南创城‘四连冠’的根本动力。”
王速成回忆,“创城第一年,市民对‘创城’这个词是陌生的,听到后脑子也是一闪而过,不会伸出手更不会迈开腿。第二年,市民就醒悟了,明白这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们大家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济南能连续4年‘摘金’。”
王速成在进行基层理论宣讲。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去年5月,济南开始实施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去年9月,济南文明养犬管理条例出台,对涉犬突出问题进行综合整治。近年来,济南对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加强城市治理等出台多项措施。
“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市民主动融入创城大局,全民参与,济南人经历了一场‘思想革命’和‘习惯革命’。”王速成说,现在济南街道上遛狗不拴绳、随地扔烟头等现象很少见了,明显感到大家在自我监督、自我进步。
王速成所在的舜华社区志愿社团经过几年发展,已从过去的一团一队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一团九队120多人,职责包括维护社区秩序、垃圾分类、护林等。“我们有个口号,只要有人民群众的地方,就有党员志愿者。其他年龄段干不了的事情,老年人往那里一站,就是榜样、就是力量,也会对家庭、对孩子产生影响。”王速成十分看重家庭教育,他经常组织编排节目进校园,“一个节目可以影响上百个孩子,那就会影响上百个家庭、影响上千人。”
在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街道办事处,有一支志愿队伍,他们身挎军绿色挎包、统一工装,也被称为“商埠挎包服务队”。挎包队平均年龄68.3岁,成立7年多,从最初8人,壮大到如今的112人。7年来,他们为空巢老人登门服务1200余人次,为老党员“送学上门”980余人次,参与社区民主议事100余场,解决民生难题300余项。
“挎包队不计酬劳,不辞辛劳,心甘情愿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同时也加强了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今年79岁的市中区大观园街道经二路社区居民李世民就是其中一员。他说,挎包队员就像点点荧光,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能汇聚成人间星河,成为温暖他人的力量。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济南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不扰民”的创建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上,放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带给群众实惠上,努力把创建工作的指标任务落实为一件件惠及群众的实事好事,化创城“责任清单”为百姓“幸福清单”,广泛发动群众、引领群众积极参与。
济南市市中区泺源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朱振对此深有感悟。他说,“目前,全市上下已经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激发市民群众的创建热情和创建智慧。创城已经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自愿追求。”
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80后”的谭欣,长期在社区工作,2019年,她到乐山小区任社区书记。
“到乐山小区时,济南实现了创城‘两连冠’,脏乱差的环境已得到了整治。摆在我面前的是由环境整治到社区治理的进阶难题。”谭欣回忆,小区停车难、乱停车问题,社区居民意见很大。
开放了30多年的老旧小区,如何治理乱停车难题?谭欣发起了一场“吐槽大会”,邀请城管、环卫、民警、交警等多个部门负责人来到现场,与居民代表面对面。各抒己见后,乐山小区居委会最终决定,将开放式社区变为半封闭式管理,并且实行收费制。
“有支持的,有观望的,有反对的,更有甚者开始制造舆论压力,我几乎快要抑郁了。”谭欣回忆,那段时间,她在几百人的微信群里和大家讨论到凌晨,早上天刚亮又在群里解答居民疑问,最终找出“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市中区艺教基地的理论宣讲现场。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小区车辆进出落杆儿的前一天晚上,我彻夜失眠,担心车主会不会撞杆儿、堵路,担心这5个月的努力到头来让群众基础崩塌,但好在最后一切正常。”谭欣说,“这件事让我理解了社区共建共治的重要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提升了城市面貌,也提升了市民文明素养。”
乐山小区的市民,现在出门便可找到党群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站。300多处存在20多年、共计1.3万余平方米的私搭乱建已被彻底清除。“居民便利空间不断拓展,社区环境品质得到很大提升。”谭欣说。
围绕共治共建共享,乐山小区凝聚民心民力,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活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这套治理体系在疫情防控中也经受住了考验。2020年9月,乐山小区社区综合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济南市市中区七东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美华谈及社区治理,她用“绣花功夫”四个字来形容。
王美华介绍,为进一步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七东社区通过数字赋能建设“云上社区”,让创城有了无处不在的“眼”和“手”。她举例,智慧社区平台收到居民反映的飞线充电问题十分钟后,社区网格员就能找到相关住户并劝说其收起电线,问题处理时间从过去的几天甚至十几天缩短到现在的一两天。
“文明城市创建就是要不图面子、不搞形式,不骛虚声,多做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多做群众关切的急事难事。最能品尝创城中酸甜苦辣味道的,其实就是千千万万个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济南市相关负责人介绍,济南对标对表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层层分解指标、逐级压实责任,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联动、全域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近60万人次党员干部扎根基层,1.6万余个社区网格、4.2万余名网格员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管理,推动创建任务有效落实。
提升城市软实力,争创文明典范城
连续4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冠军,济南创城工作受到全国关注。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0余个城市到济南学习经验。
2021年5月14日,济南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大会传递出坚定信息——力争通过3年时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被誉为全国文明城市“皇冠上的明珠”,评判标准更高、创建要求更严、城市竞争也更激烈。如何摘得这座桂冠?济南列出了路线图。
今年4月,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根脉,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让城市伟大。城市既要有筋骨肉,更要有精气神。老百姓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把城市软实力提升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舜华社区居民、志愿者排练迎接党的二十大情景剧。济南市市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城市软实力提升,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会更有底气,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功了,城市软实力会更有显示度、更有成色。”今年5月17日,济南召开“提升城市软实力 创建文明典范城”动员大会,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说,“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重点任务是相互关联的。”
此次动员大会,针对城市管理的堵点、痛点,济南提出“十大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为136件实事项目大力推进,为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按下“加速键”。
与此同时,济南还针对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出创建红色之城、文化之城、开放之城、善治之城等“十大之城”的目标。有学者评价,这是济南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必由之路。
“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城市,济南市率先将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持续巩固完善文明城市创建的‘济南模式’,制定发布三年行动计划,高位推动‘强基铸魂、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提质立品、民生幸福’五大工程,全力以赴抓好理想信念的大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市发展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在‘为民惠民育民’中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坚决扛起走在前、做表率的使命担当。”济南市相关负责人说。
【同题问答】
济南市市中区杆石桥街道乐山小区社区书记、居委会主任 谭欣
新京报:济南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你打算怎么做?
谭欣:创城再出发,奋进新征程。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我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归零意识”,用好“绣花功夫”做好社区“微治理”,把文明指数转变为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心用力,久久为功,继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奋力跑出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的“加速度”,为推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