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文明实践“火起来”带动非遗文化“活起来”
深化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打造非遗文化聚集地。为进一步形成非遗文化品牌效应,在原有非遗场所的基础上,发挥文明实践聚合作用,特别是依托东昌府区“运河古都 繁森故里”文化体验廊道文明实践展示带建设,拓展非遗文化“阵地圈”。在辖区每个文明实践所、站、广场、公园、家庭站等阵地,增加非遗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全面升级非遗文化博物馆,改造提升东昌府木版年画群众体验区、东昌铜铸非遗展示区、东昌澄泥体验研学区等10余个文明实践非遗文化基地,作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开展非遗传承活动的固定场所,让群众充分了解非遗文化,感受和体验非遗魅力。
壮大文明实践非遗队伍,促进非遗文化薪火相传。非遗传承,要在传人。道口铺街道充分利用辖区资源,从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入手,通过“传、帮、带”系列措施,综合运用各类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非遗文化传承人,壮大文明实践非遗队伍。一是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带徒授艺,确保人才的代际传承和技术衔接,将年轻的非遗文化艺人纳入进来,进行必要的创新和改进;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引导非遗传承人对产业方面知识的深入学习,促使其产业化意识、能力水平等得到提高。二是整合非遗优质资源,积极挖掘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壮大发展非遗传承、文艺文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20余支,大力培养非遗传承力量。
丰富活跃文明实践活动,焕发非遗文化活力。为进一步让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活”起来,东昌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口铺街道充分利用“我们的节日”“文化遗产日”“二十四节气”“乡村文化旅游节”“四集四赛”等各类重大节庆和文化旅游活动,举办非遗文化展示交流活动。同时,广泛开展“非遗文化进文明实践所(站)、进校园、进社区(村)、进景区”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非遗喜鹊进校园”“美‘道’指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开展非遗文化展示、展演、体验、研学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700余场次,惠及群众万余人次,真正将非遗文化传承融入文明实践,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活”起来。